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75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130
:
|
|
[人生]医科毕业,做西点师!
我女儿从小就是个心思细腻、极有坚持力的孩子。还记得她中学那几年,家里厨房几乎成了她的“小实验室”。一有空,她就卷起袖子做起蛋糕来,不管是戚风还是芝士蛋糕,哪怕做坏了,也不气馁,反而越战越勇。我常常打趣她:“你这不是做蛋糕,是做研究!”她笑着回答:“我真的很喜欢做甜点,我以后要做一名西点师!”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个中学生的小小爱好,却没想到,这句“我要做西点师”,她一说就是十几年,而且一步一步,真的走到了今天。
她和我说过不止一次,不想走普通的大学路,只想去念西点学校。我当时沉默了很久。身为中国父母,我当然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大学文凭,能有一条稳定体面的道路。我们从那个讲究“读书改变命运”的年代走来,对教育有着本能的敬畏。在我们看来,一个孩子再有天赋,也不能缺少那张文凭的“背书”。可我女儿是个有主见、有方向的人,想让她改变念头并不容易。于是我们做了一个“交易”——我告诉她:“你想走自己的路可以,但前提是,请你先完成大学学业,至少拿到一个硕士文凭。这样无论你将来做什么,都有一份稳固的基础。”她想了想,点了头:“好,妈妈。我会完成你的心愿,但之后,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就这样,她走进了医学科学专业的大门。别人读大学时放假就去旅游、去打工,她却总是窝在厨房里继续试验她的甜点配方。白天是解剖学、病理学的课堂,晚上则是蛋糕胚、奶油霜、马卡龙的世界。朋友笑她“两个脑袋,一边背医学词汇,一边烤蛋糕”。她笑笑说:“医学是知识,甜点是生命。”她还时不时和我说想去法国学西点,我知道她心里从未放弃那个梦想。
终于,她大学毕业了,站在毕业典礼上,一身学士服,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雀跃。拍完照,她走过来紧紧拥抱我,说:“妈妈,我做到了。我完成了你要我完成的大学学业。从明天开始,我要开始我的西点人生了!”那一刻,我心头百感交集。我知道,她不是不孝,也不是叛逆,而是真的在认真活出她自己的人生。
于是,她开始了正式的西点师学习生涯。我们都知道,成为一个真正的西点师,不是读几本食谱那么简单。她从零开始,去餐厅打工、去甜点店做学徒,一边全职工作一边念书,每天清晨五点出门,有时凌晨一点就要赶到中央厨房,下午再去课堂。这个曾经一周不睡够十小时就要闹脾气的“睡神”,居然硬是坚持了下来。我记得她第一次凌晨一点出门回来时整个人几乎站不稳,可第二天一早还是自己起床去实习。我问她:“你不累吗?”她一边喝水一边说:“喜欢,就不累!”这成了她的口头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真的撑过来了。三年后,她终于取得了专业西点师资格证书。那天她发来一张照片,手里举着证书,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我看着那张照片,眼眶不自觉湿润了。原来坚持梦想真的是有回报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她并没有满足于一纸证书,而是继续不断精进自己的手艺。她先后进入悉尼几家高端餐厅与知名甜点连锁店,从甜点助手到主厨助理,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回到家后,她依旧不停地试验新配方,改进造型技巧,经常连周末也泡在厨房,做出一桌子精致得舍不得吃的甜点。后来,她还开设了自己的线上蛋糕店,从接单到包装全部亲力亲为,靠口碑积累了稳定的客群,甚至还成了小有名气的西点师。我在微信群、朋友圈,常常看到别人转发她做的蛋糕图片,配文里全是“这是谁做的?太美了”“我女儿的婚礼蛋糕也想订这位师傅的”。
说到这里,我常常和朋友说,女儿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做着自己热爱的事,靠手艺赢得认可,也拿到可观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她每天都是快乐的。以前我以为,人生的顺序必须是:读好书、找好工作、挣多点钱,然后再慢慢寻找理想。但女儿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有时也可以反过来——先找到热爱,然后用热爱去养活自己,再慢慢走向卓越。
我深知,这条路对任何孩子来说都不容易,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传统家庭背景下。从小接受“稳定压倒一切”的教育,突然允许孩子跳出轨道,去追梦,是需要勇气的。可庆幸的是,我和丈夫从未成为她梦想的阻力。我们只是要求她拥有基本的学历保障,然后放手让她去飞。这种选择,在很多华人家庭中并不常见,但现在看来,是我们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如今每当我在她做的蛋糕前坐下,喝一杯茶、吃一口她亲手做的甜点,我都会想起那个中学生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梦想,只是用十年的时间,把梦想磨成了现实。孩子的人生,不该是复制我们的一生,而是找到自己的光,然后坚定地走下去。而我们父母,最大的幸福,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看到他们因热爱而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