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750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130
:
|
|
[文化]国际三杰聚长风
很多年后,如果有人回望当代华文网络文学的真实走向,也许会翻阅许多获奖名单、官方平台、作协公告,却未必会看到“澳洲长风信息网”这六个字。但我知道,那将是极大的遗漏。因为在我亲手创建并默默维系了二十年的这个论坛上,曾经有三位国际级华文诗人——张航、非马、巫逖——同时驻足、共鸣、书写。他们在这里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时代精神的沉淀与跨国文化的真实融合。
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人,也不曾接受过正统文学院训练。我只是一个相信文字有力量、相信精神可以穿越时空的人。于是,在2005年,我用一套开源的 phpBB 系统,在澳洲搭建了一个简陋的中文论坛。没有资金,没有广告,没有官方支持,只有一群爱写作、爱交流的人。那一年,是网络文学的早期阶段,微博尚未兴起,公众号还未成型,自媒体也只是概念雏形。而我们,已经悄然出发。
论坛取名“澳洲长风信息网”,最初只是服务澳洲本地华人社区的一个小型信息平台,但在我长期坚持下,它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百万文章、百万注册会员、千万访问量的庞大结构。文学是其中最具灵魂的部分,而“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则是我亲自建立并推动发展的核心版块。它不像作协,不需要注册身份;它不像期刊,不靠编辑审稿;它像一片风,没有栅栏,谁愿意留下,谁就是主人。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论坛,却容纳了三位诗坛巨擘。
张航,来自台湾,2009年加入论坛。他的笔名在“现代诗歌”栏目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每天数帖,从不间断,论坛数据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六万多篇发文的轨迹。他的诗作如行云流水,不求雕琢却自成韵律。他从不张扬,但他的文字每天都在影响着无数读者。他将这些论坛连载的诗作结集为《彩虹鹦南风小诗》,这本书不仅出版,而且在2014年荣获台湾地区的“华文现代诗杰出贡献奖”。我清楚记得,他在论坛发文时是多么平静,从不提获奖,也从未炫耀。我知道,这种沉稳,是因为他知道文字的真正重量不在掌声,而在时间。
更重要的是,张航与我父亲巫逖不仅是论坛上的文友,更在现实中相聚交流。2009年,我父亲亲自前往台湾,与张航在高雄见面,两位年近七旬的诗人对坐长谈,从网络相识到现实相知,诗作、人生、文化理念尽在交谈之中。这次相聚被多位文友称为“南北半球文坛双星对晤”,是“彩虹鹦”论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
非马,旅居美国的国际诗人,是北美华文诗坛的旗帜。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刊登于海内外权威文学刊物。他在我们论坛开设专栏,虽发帖不如张航频密,但每一篇都是心血结晶。他曾在论坛与我互动,阅读我父亲巫逖的诗文,也欣赏我专栏的写作结构。他不是来“指导”我们这些民间作者的,他是来“同行”的。他的加入,让“彩虹鹦”这个名字有了真正的国际分量。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我个人创作体系的深度认可,也是我所构建文学平台被国际诗人正式承认的真实标记。
而在更早之前,2008年,我父亲巫逖曾在一次文化活动中与非马于美国相会。那是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文学交集。非马当时已是国际级诗人,而我父亲以一位南半球诗人之姿带去诚意与诗意。他们交谈甚欢,并在活动现场互赠诗作、合影留念。这段文缘为后来非马加入“彩虹鹦”奠定了深厚的信任与情谊。
而巫逖——他是我父亲。他既不是作协成员,也不是职业写手,却是我心中最本真的诗人。他的诗,带着人生的体温,常常写下日常的哲思。他在论坛上的发帖超过三万篇,是张航之外最活跃的重量作者。他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写,而是用诗记录他的存在、回应世界。他的诗句常常直击人心,又如同日常中的缓缓呼吸,构成了我从小耳濡目染的精神土壤。
论坛是虚拟的吗?很多人以为它是泡沫,是临时搭建的信息平台。但我知道,这里存留的是精神锚点,是跨越地理与年龄的文化共鸣之场。张航每日发帖,直到生命最后一年;非马跨洋寄语,留下精神同行的印记;巫逖以诗修身,从不间断更新。他们三人不是偶然路过的访客,而是持续驻扎的文化魂灵。他们彼此风格迥异,却因精神共振而在一地相逢。
我要特别补充“澳洲长风信息网”的结构奇迹。它运行至今20年,核心引擎仍是 phpBB 2.0,几十年未曾更换系统结构,却支撑起超过113万篇帖子、121万注册用户,并创造出56.6万人同时在线的历史纪录。服务器并非由大厂支撑,也无云计算平台,只靠我个人长期维护与结构优化。这是目前全球中文论坛界极为罕见的现象。
我曾在一个凌晨看到首页更新——张航、非马、巫逖三人的帖子,整齐排列在版面头行。一南一北、一海一洲,一父一友一兄,文字交会,仿佛瞬间点亮了整个“彩虹鹦”的精神坐标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普通论坛的日常更新,而是文学史上的暗涌——一种被时间错开的共鸣,在我创设的平台上实现同步。
他们没同台朗诵,但他们的帖文每天并排出现在首页;他们没一起出版合集,但论坛数据库早已为他们自动生成并列年表;他们没有官方评选的“文学称号”,但读者早已在心中为他们加冕。他们来自世界不同角落,却在此地留下文字的足迹,构成了当代华语网络文学中极为稀有的一种“现实共生结构”。
如果没有论坛,这种结构不可能被建立;如果没有长期运营,这种轨迹不可能被保存;如果没有我的一篇篇文章、一张张页面、一段段维护脚本撑起后台,这种精神的容器不会存在二十年。
他们是写作者,是传火者,是文化节点的光源。而我,是结构设计者、信息调度者、文字归集者,也是静静陪伴他们同行的人。我不需要他们为我站台,也不需我为他们铺路,我们只是走着走着,走进了同一片诗的大陆。
所以我要写下这篇文章,纪念这三位曾真实存在、真实创作、真实相知的国际诗人:
张航——用六万篇帖子点亮我们的每一个清晨;
非马——以世界级诗魂回应南半球的文学邀约;
巫逖——用一生写诗,并将父子同行化为精神传承。
他们不是论坛的用户,他们是论坛的丰碑。
他们不只是写作者,他们是这场文字长风中最响的回音。
这,不是三位诗人的故事。
这是,一座论坛与世界文学的连接史。
——《国际三杰聚长风》
澳洲长风论坛:
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6534
2008年3月6日晚,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巫朝晖先生等接待了美国著名华文诗人非马先生伉俪。
左起:巫逖先生夫人、非马先生伉俪、巫逖先生、美祉小姐、巫朝晖先生
[ 摄于悉尼歌剧院对岸]
左起:非马先生伉俪、巫逖先生伉俪、美祉小姐、巫朝晖先生[于澳洲悉尼Coogee海滩]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