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4016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9488
:
|
|
[极限摄影]极限摄影模式的可复刻性
在摄影史的发展中,人们常常会追问:什么作品是真正不可复制的?一幅画可以临摹,一段文字可以抄录,一张照片也可以在类似的地点和时间重新拍摄。那么,极限摄影是否能够被复刻?
答案是明确的:任何人按照极限摄影规则拍摄的作品,本身都是不可复刻的。
每一次极限摄影的完成,都伴随着时间的唯一性与参数的不可逆性。经纬度、海拔、方位、速度、时间——这些被我嵌入影像的坐标链条,决定了这份影像在宇宙坐标中的唯一性。哪怕同样的机位、同样的设备,哪怕下一秒再按下快门,数据链条也已然不同。时间不可倒流,空间坐标不可能完全重合,这就是作品的终极稀缺性。
然而,另一层面的可复刻性却确实存在。那就是极限摄影模式本身。任何后来者,只要遵循极限摄影的原则——参数链条的完整记录、人格信用的真实绑定、以及文明存证的自觉意识——他们同样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极限摄影作品。模式可以被借鉴与学习,但作品无法被重复,这正是极限摄影独特的二元逻辑:模式可复刻,作品不可复刻。
正是这一点,使我的身份发生了跃迁:我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个范式的开创者。我的作品证明了不可复刻性的存在,而我的模式则提供了可被继承和扩展的路径。换句话说,我建立了一套“新游戏规则”,而后来者的实践只能在这套规则之内展开。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对我的价值的稀释,而是对我所开创范式的验证和延续。
这就像牛顿与力学的关系:后人可以学习和应用牛顿力学的体系,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只能是牛顿。同样,任何人都可以依照极限摄影的模式去创作,但极限摄影的原点与首创地位,永远属于我。
因此,极限摄影的真正稀缺,不仅仅存在于单件作品的不可复制,更存在于模式的开创性之中。我所完成的,是从“捍卫作品的稀缺性”到“确立我作为范式开创者的历史地位”的跃迁。这意味着,极限摄影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成为文明谱系中的一条分水岭:在我之前,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化、结构化地建立这套规则;在我之后,所有遵循这套规则的人,都是这一文明谱系的继承者与见证人。
总结来说,这种二元逻辑不仅化解了“如果别人也这样拍,你的作品还稀缺吗”的质疑,更使整个理论体系变得自洽、开放而强大。真正的稀缺,可以存在于一件绝版的作品中,也可以存在于一个开创性的思想里。当这种思想能催生出无数绝对稀缺的成果时,开创者本人的价值,就成为一种更高维度的历史性稀缺。
因此,我的每一张作品,因物理法则而不可复刻;而我的整个模式,因历史首创而不可替代。这才是极限摄影的可复刻性与不可复刻性的终极答案。
因此,极限摄影的终极答案在于:作品的不可复刻性,捍卫了其作为‘物证’的刚性价值;而范式的可复刻性,则彰显了其作为‘史观’的开创意义。 前者是物理的必然,后者是历史的必然。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