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法缘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谈古论今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郑达夫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年龄: 55
加入时间: 2007/07/28
文章: 5573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夹美寨园德楼 郑达夫 邮编362604
积分: 24974


文章时间: 2008-11-02 周日, 上午7:58    标题: 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法缘 引用回复

作者:秦启明



考查一下弘一大师的云水生涯,人们便会发现:三下厦门,事关重大,不可等闲视之!盖因此举促成大师定居闽南,苦心修学十四载一直至终老,从而完成了预定的出家计划,实现了重兴南山律宗的弘愿。因此,被中国佛教界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①。”只要列数大师在闽的主要功绩,便可深信上述所言语之真实。

(1)创办律苑,重兴律宗

(2)创养正院,致力僧教

(3)坚持誓愿,专心著述

(4)四出弘法,共纾国难

弘一大师的上述功绩,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为发展闽南的佛教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植福闽南,功德无量!要问弘一大师何以会三下厦门?又何以会留居闽南十四载,以致温陵终老?无可讳言,这一切皆与性愿法师息息相关。





南普陀寺系厦门的一大古刹,闻名中外。原名“普照院”。最早供奉观世音菩萨。相传初建于唐代,元代至正年间被毁。至明代时,由释觉光重建,开始供奉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不久毁于兵灾。至清康熙年间,由施琅再次重建。因位于观音菩萨道场的浙江普陀山

以南,故更名曰“南普陀寺”。

就在大师参观完南普陀四周环境,最终来到方丈室参礼寺中主事之时,弘一大师首次会晤性愿法师。

性愿法师(一八八九~一九六二):俗名洪水云。法名古志。晚年自号乘愿,别号栖莲,船入行人。福建南安人。一九○一年(十二岁)于南安石井东庵礼德山上人落发出家。一九○九年起,外出游学,遍参江浙一带名山大刹,前后历时十年。曾拜见虚云、慈本、融通〓来果等禅门宗匠,又向慧明、谛闲、月霞、圆瑛等诸大善知识问学,修学不懈,学行猛进,因而深得宁波天童寺住持净心和尚之赏识,曾被留任寺中要职多年。一九一九年学成回闽,即出任闽南诸寺监院住持。一九二七年起出任厦门南普陀寺监院。因办道有方,德行过人,深受四众爱戴,故被闽南佛教界奉为德高望重的高僧之一。早年游学三江,爱好书法。早在宁波天童寺参学时,性愿即闻弘一由名艺术家落发出家苦学头陀发愿贯通儒释重振南山律学,奈因寺务所累,未有机缘参礼问学。故当大师法驾南普陀寺方丈室、会晤寺中执事时,性愿当即代表寺方“接待”,介绍寺中概况。因为彼此同怀重振中国佛法之弘愿,故当一经交谈,性愿便与大师“宛如故知。数言相契,即结法缘(12)。”复经性愿会同寺中诸法师竭诚劝请,大师慨允改变原定计划:宣布留居厦门南普陀寺,放弃海外弘法。这就是弘一大师首下厦门之由来。此行厦门留居四个月。

大师之二下厦门,三下厦门,直至终老温陵,当归功于性愿法师的反复礼请。



弘一大师之所以三下厦门,也有其多重内因,简而言之,可归纳成这样几项:

一是大师出家以来,长期苦学头陀,坚持过午不食,以致身体逐年衰弱,颇需一个比温州庆福寺更为理想的常住之所。

二是大师为法忘躯,曾在印光法师的助缘下,坚持练习刺血写经多年,患有血亏之症,加上突疾神经衰弱症,造成手足麻木,神昏眼花,冬不耐寒,夏不耐暑,急需一个耐寒耐暑之静养之地。

三是大师早在出家之初,即宣布将以佛学著述终其身年,故曾拟定了庞大的著述计划。比如拟议中的“南山律苑严书”,书目便都达十五种。莫夸上述痛苦之困扰,迟迟未能如愿编撰成书稿。大师为此十分苦恼,如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写给俗侄李圣章的信中便已坦陈这一苦衷:“今载初夏大病以来,血亏之症,较前弥剧(在华氏寒暑表五十度以下,即寒不可耐。)神经衰弱症,始自弱冠之岁,比年亦复增剧。俟此次撰述事讫,即一意念佛,不复为劳心之业也(22)。

基于上述多重内因,弘一大师急需一个理想的常住之地,俾便一心著述,忠实履行自己的出家初衷。性愿法师至诚

礼请弘一大师三游厦门,正好吻合大师的上述愿望。

(一)一应居止 预作安排

性愿童贞入道,历任闽南诸大名刹寺主,广宣教化,办道有方,故被闽南佛教界奉为德高望重的长老。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有利条件,故自大师首游厦门起,有关大师一应居止,皆有性愿一一预作安排。比如大师首游厦门与二游厦门,性愿曾二次安排大师去南安小雪峰寺度岁。而且每次安排居止,还尽量做到尊重大师意见

(二)如受别请 尊重己愿

有关大师在闽居止,性愿每次安排均征得本人同意,从不搞包办代替,强人所难。如大师已受别请,性愿总是尊重本人意愿,自觉放弃原定安排计划。


(三)迎来送往 优礼相待

自弘一大师首游厦门起,每逢大师往返厦门,性愿均亲赴现场迎来送往,优礼相待,务使大师高兴而来满意而返。不唯如此,即使大师离居厦门以后,性愿也同样关爱备至,多次施资提供另用。

(四)宾至如归 佳话频频

大师在闽居止,多由性愿先行中介,后由寺方出面迎请,大师始移居。目睹大师抵寺,寺方上下便至心接待尽力供养,务使大师感到宾至如归。由于寺方厚礼相待,大师身心愉快,故自首游厦门以来,曾在闽南留下许多佳话,被佛教界奉为争相传颂的美

(五)永春之行 数请方达

普济寺系闽南一大古刹,位于永春西部三十里之蓬莱山(又名蓬山)。寺壁绘有执蕉两仙人,旁题寒山拾得诗,二者笔致超逸,一书一画相得益彰。因而自北宋开山以来,历代高僧,竞相栖止,住众逾百,蔚为壮观。及至近代殿宇零落,卒不忍睹。为了重振法门,性愿于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间,曾三次劝请弘一大师移居永春普济寺,皆因因缘不具而作罢。为不负寺众厚望,性愿乃于一九三六年五月亲临普济寺,弘法三月,并受寺方礼请,兼任住持。越年赴菲国办道,性愿又委托寺方,礼请弘一大师移居普济寺,以树僧范。后经寺方派人数次面请,大师终于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偕性常法师一行自泉州起程,于四月十七日抵达普济寺。寺方即按性愿嘱咐:“所有用款,皆由寺中支付(41)”,殷勤接待大师一行。但见普济寺山奥地僻,交通不便,大师很快意识到:这可是国难时期难得的著述环境。于是宣布为约二章:(一)凡有外地来信(除署“善梦”者外),皆托蓬壶邮局原封璧还;(二)凡有外界来信求字者,皆托随行之觉圆、广义二法师回信代辞。后命随行之性常法师居普济下寺担任护法,大师本人遂独居普济寺顶峰(又名蓬峰)专心著述,历时五百七十二天,先后完成著述有《资戒释相概略问答》、《戒律系统科表》、《南山律在家备览·宗体篇》;校点唐·释道宣律学名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书题《续护生画集》(丰子恺绘图);发表演讲《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普劝生画集》(丰子恺绘图);发表演讲敬策自己,不畏艰难,精勤著述,大师曾在《资戒释相概略问答》卷末书录唐代高僧太贤之遗偈

“勇士交阵死如归,
丈夫向道有何辞。
初入恒难永无易,
由难若退何劫成。
丈夫欲取三界王,
当挥利剑斩众魔。
吾于苦海誓无畏,
庄严戒筏摄诸方(42)。”



如何回报性愿的“为教礼贤”?

(一)敬称“慈座” 自命“后学”

论年龄,弘一比性愿长九岁,论声望,由于《有部毗奈耶》与《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之流布,弘一大师已被中国佛教界奉为并世三大高僧之一。可为了履行“为法师尊”,故自首下厦门初识性愿时起,大师即敬称性愿为“慈座”,自命“后学”,直至终老,不改此衷。可作物证的是,自首游厦门圆满返回温州庆福寺,大师每次致书性愿,均在信端书云:“古公老人慈座”、“性公老法师慈座”、“愿公法师慈座”……而在信末则自署“后学演音稽首”、“末学演音稽首”、“后学演音和南”、“后学演音顶礼(45)”……由上可知,弘一把性愿奉为佛教界长老,出以十二分恭敬,坚持虔诚顶礼。综观大师全部书信,弘一大师如此敬称他人谦称自己,尚属首例。不言而喻,这是弘一大师在字斟句酌之后的肺腑之言,可贵的是弘一大师事性愿法师,并不停留于“纸上谈礼”,而且还付诸行动做到言行如一。比如一九三五年一月,为向性愿请益,弘一大师函请性愿驾临厦门万寿岩,现场听取其宣讲《阿弥陀经》。返回泉州,性愿便根据宣讲者要求,写信指出大师所讲《阿弥陀经》存在不足,并择要予以开示。大师阅罢开示,内心十分叹服,当即给性愿去信作了自我检讨,由衷地表达了弘一大师对性愿法师的服膺顶礼之情。信云:“末学自惭凉德,实负盛名,若言若行,多诸过失。清夜扪心,悚惧万分!乃承慈念殷勤,犹如慈母偏怜病子,感泣何尽!末学在万寿岩讲《阿弥陀经》毕,即拟遁世埋名,闭门思过。(46)”

(二)寄奉著作 要求呈改

通过弘一大师二游厦门,大师与性愿双方加深了了解。此时性愿正在泉州承天寺主持月台佛学社,急需为学僧提供佛学著作,故知大师致力研究佛学且已刊布著作,一如久旱之地突遇甘霖,期盼之情急不可耐,乃趁大师返回温州庆福寺,性愿便频频去信函求。对此,大师每次均及时寄奉,要求呈改。比如一九三○年七月,在性愿的函求下,弘一大师向性愿首次寄奉著作,包括《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五戒相经笺要》与《有部毗奈耶自行抄》三种各一册。并为此函告性愿云:前一书“仅存二册,不能多寄(47)”;后二书,“存者尚多,如需者可以续寄(48)”云云。又如一九三○年八月,性愿从弘一大师来信中得知:上海开明书店将刊布其在俗书作集《李息翁临古法书》。目的是期望出家人学好佛法、练好书法,俾可“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自利利他,同趣佛道(49)”。性愿颇为赞许,他即给弘一大师去信,宣布将以《李息翁临古法书》作教材,在本人主持的月台佛学社增设“书法课”,以资培养法书新进。弘一大师全力襄助此举,出书后,他便给性愿“寄上三十册”,要求转赠“尊社教职员、同学师各一册(50)”。未料此书寄达泉州承天寺,僧众纷纷求请,很快分赠一空。因此,性愿不得已又向大师再次函求。同年九月二十日,弘一大师在上虞法界寺复信性愿说明云:《李息翁临古法书》,“初版仅印千册,后学应分得百册,现已超过应得之数”,俟再版时,“当于分得之书中,再以三十册奉赠法座,以结善缘。(51)”再如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三日,弘一大师在慈溪金仙寺收到上海开明书店所印书作《华严集联三百》样本,即给泉州承天寺性愿法师写信函告云:“拙辑(并书写)《华严集联三百》共有百页上下,已有开明书店印刷,样本二张附奉呈。后学大约可得百册。俟出版时,敬以十数册呈奉慈座,以便转赠缁素诸道侣(52)。“次月出书,弘一大师即按照上述须定计划,委托刘质平在宁波向性愿法师”转寄上《华严集联三百》十册。(53)”

(三)遇有意外 及时函呈

自三下厦门之后,弘一大师便在性愿的安排下,移居闽南诸寺闭关著述。为使性愿了知行止,大师每遇意外,均及时函呈说明因由。比如一九三五年十月三十日(夏历乙亥十月初四日),弘一大师原定由惠安净峰起程,移居晋江草庵寺,准备途经泉州,去承天寺谒见性愿。殊不料动身前三天,因随行之传贯法师突染重病而受阻。弘一大师于十一月十日函告性愿云:“本拟于初四日动身往草庵。乃于初一日传贯师忽患极重之热病,神志昏迷,已预备往生西方。后五六天,病势乃减轻。至今虽渐愈,但尚未能出房门,恐再受风也。后学须俟彼全愈,乃能同往泉州参谒法座。(54)”又如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弘一大师偕传贯法师

由惠安移居晋江草庵。原定接受性愿之情,次月赴泉州承天寺参加法会。岂知一到草庵,他便因感染潮湿而突然并发内外症:病势疾剧,为生平所未经历。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九日,弘一大师就此函呈性愿云:“后学至今尚未起床,未能莅会,至歉!饮食如常,惟内症清,外症须渐渐而愈,故率延时日(55)。”二月八日,弘一大师在广洽法师的劝请下,移居厦门南普陀寺,经蔡吉堂居士介绍,向黄丙丁博士求治臂疮、足疔。二月二十五日,弘一大师又在南普陀函告性愿云:“后学于十六日(按指夏历丙子正月十六日—笔者)到厦门就医。适医士(按指黄丙丁博士—笔者)往福州。延至廿八日乃返厦。廿九日始往诊察,日往一次。据云:此病已成慢性,不能速愈,须缓缓调治,云云。照此情形,后学何时往泉?尚难预定也。(56)”

(四)凡求书作 务必满愿

性愿夙好书法,且擅于鉴赏,十分推崇弘一大师之书艺。曾云:“师于书法举力秀劲韵净,为近世四大书家之一。(57)”因此之故,自弘一大师首下厦门起,性愿便开始向弘一函求书作。每次函求,弘一大师均及时书奉满其所愿。前后历时十余年。所求之作包括佛号、字幅、大小联、屏条、横额、碑文、戒牒等等,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是大师众多道侣中所绝无仅有。比如一九二九年三月,大师与性愿相识不久受请为性愿写下第一批书作。即交付邮局寄赠泉州承天寺性愿云:“拙书十二纸,附奉上,乞收入。(58)”又如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弘一大师正在购买船票准备三游厦门,为满性愿之愿,他又在温州庆福寺为之写下又一批书作,并即寄赠厦门普陀寺性愿云:“寄至南普陀拙书一包,想悉收到。(59)”但见弘一大师三游厦门以后,广为书法结缘,性愿更是不失时机,反复函求。比如一九三五年一月,弘一大师就曾在厦门万寿岩,接连写下二批书作,委托觉彻法师二次封包寄交泉州承天寺性愿法师。与此前后,弘一大师书兴酣浓,前所未见,广赠有缘,乐此不疲。因而一面为性愿分赠了大量书作,一面还别寄书作委托性愿转赠有缘者。比如一九三五年五月,弘一大师在惠安净峰寄奉著作时函告泉州承天寺性愿云:“附书小联十对,又戒香五叶。若承天寺有学僧欲得者,乞随意赠之。(60)”由此而起,弘一大师还受请为性愿之善友书赠书作,直到性愿赴菲弘法办道,亦未曾中止。其间书作数量,已很难估计。仅目前所知,委托性愿向弘一大师代告书作者,包括菲律宾中华佛教会诸大居士。比如一九三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弘一大师在泉州开元寺完成大批书作,曾写信函告马尼拉性愿法师。其中既包括性愿本人所求书作,也包括性愿代彼邦善友所求书作。书作数量之多,亦是前所未有。信云:“属书各件,已渐次书就,拟于元旦日(按指夏历己卯元旦—笔者)送至百原禅苑(按指泉州百源寺—笔者)。因预写己卯时年六十,故必须至己卯元旦,乃能寄交也。呈奉老人者八卷。原寄来之名单二纸,附奉上,乞验核。(61)”



通过上述大量材料的论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即弘一大师之与性愿法师缔结法缘,缘起于彼此自觉恪守古德法训—“为法师尊,为教礼贤”。可资赞叹的是,基于这一共识,两位高僧并不满足于彼此间的恭敬相待。他们还发愿从自身做起,从闽南做起,即通过同心协力弘法利生,言传身教共作表率,努力争取重振佛法。用心又是何等良苦乃耳!

(一)弘法讲经 闽南素有“佛国”之称。逮及近代,高僧罕见,佛法难闻,青年僧众不得不外出参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决定在闽南携手弘法:即一方有需,另一方予以助缘,悉力相从,不分彼此。比如一九三三年春,性愿在闽南集得缘资,委托南京金陵刻经处重刊《圆觉了义经》,为使经书如愿流布,性愿函请弘一题书偈颂。弘一大师当即撰书《圆觉了义经偈颂》,及时寄交金陵刻经处刊于卷末,力赞性愿法师斯善功德无量。内云:“性愿大德,劝诸道侣,共利《圆觉了义经》梵式大字册,敬题偈颂,以申称赞:

“如来决定境界,十方菩萨归依。
乃止分别半偈,所有功德难思。
惟愿见闻欢喜,随力读诵宣说。
现世金刚守护,当来花开极乐(62)。”

又如一九三五年九月,弘一大师正在惠安净峰弘法。为把惠安弘法推向高潮,弘一大师函请性愿法师驾临惠安助缘弘法。性愿于九月二十日抵达惠安净峰。九月二十二日,即在净峰寺宣讲《佛法大要》。九月二十四日,他又在弘一大师的陪同下,驾临崇武静霞寺宣讲《法华普门品》,连续讲演三天,每日听众均在百人左右,成为惠安一大弘法盛事。同年十二月,弘一大师在惠安致函性愿申谢云:“此次承驾临惠安弘法,因缘圆满成就,至用欢慰!尚有数处欲乞老人垂临讲经,俟明岁暇时再乞慈酌。此次老人惠施法雨,能令多人发起弘法之愿,此乃惠安空前未有之盛事也。忭跃何已!(63)

(二)佛学教学 推行佛学教学,是提高僧尼修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重振佛法的重要一环。事关中国佛教的生死存亡,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弘一与性愿皆深明其要,故曾根据闽南僧尼现状,分别以泉州月台佛学社与晋江梵行清信女讲习会为例,同心协力,共事探索。

(三)共倡念佛 三下厦门之后,弘一大师接受性愿提议,参访了厦门、泉州等地诸大寺院,深为“闽南佛法日益隆盛”赞喜,也为“念佛堂尚未建立”而“引为憾事(68)”。征得性愿支持,两人决定分工合作共倡念佛。一九三四年九月,本妙法师接受性愿倡缘,在厦门万寿岩首建念佛堂,“开闽南风气之先

(四)互为护法 屈指一数,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相交整整八年又余,彼此之间结下了隆情厚谊。他们多么希望共居南闽永不分离!奈何缘聚缘散,无法听命个人意志为转移。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六日,弘一大师按照预定计划,自青岛湛山寺弘法圆满返回厦门。可就在四天之前,性愿法师已接受菲律宾中华佛学会之请,并在林省余居士的陪同下,南渡马尼拉大乘信愿寺弘法办道。就这样两位高僧皆因忙于弘法利生而未及辞别便分居异国天各一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难能可贵的是,两人一如既往恪守“为法师尊,为教礼贤”这一法训,互为护法协力弘法利生。



一九四一年初,在性愿法师的提议推荐下,菲律宾中华佛学会向弘一大师发来邀请书,礼请弘一大师赴菲律宾弘法,推行“佛化教育(76)”。为不负对方盛情厚意,弘一大师本已准备受请南下,并委托传贯法师二去泉州办妥出国签证,即拟移居厦门鼓浪屿日光岩租界地,再行择定去国行期。殊为意外的是,弘一大师未及动身移居鼓浪屿,抗战日趋激烈,日寇正加紧策划太平洋战争,因此,弘一大师只得接受传贯法师之劝,留居晋江檀林福林寺,不得不改变原定之赴菲弘法计划。越年他曾为此致书菲国性愿说明因由深致歉意:

“去秋方拟起程,变乱忽起,致负旅菲缁素诸公厚望,至用歉然!(77)”

菲国弘法受阻无法改变高僧情怀。弘一大师的爱国爱教之心依然炽烈如火,正如大师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致友人信中所陈:

“乡应传贯法师劝,往菲延期,遂免于难。否则囚居鼓浪(78)矣!但对付敌难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等言及。古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等共勉之。(79)”

为了报答闽南人士的护法厚恩,争取闽南人民早日消除国难,一九四二年五月底,弘一大师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发愿偕同觉圆法师一行,离居泉州温陵养老院,重赴闽东弘法。并于当月二十七日临行之前,大师又就此行闽东与泉州百源寺务函呈菲国性愿法师云——

“性公老法师慈鉴:

兹有陈者:觉圆法师近来道心坚固,拟放下一切,追随后学专心用功。百源住持一席,已交其弟子妙兴法师暂为代

理,寺托诸护法居士为照顾指导一切。

觉圆法师于数日后,即随后学往闽东居住,暂不返泉。百源寺务,俟时局稍定,泉—菲之间能通信时,即请诸居士代寄此信呈奉慈座。日后寺务如何规定,敬乞慈座核酌,即赐复音。仍交与诸居士依教奉行。谨呈。顺叩

慈安!

后学演音稽首 旧历壬午四月十三日(80)

可当此行启程之时,莫奈弘一大师苦于身不由主:“衰老日甚,精神恍惚”,无力胜任“长途舟车之劳”,最终被诸居士劝阻,留居泉州温陵养老院“闭关谢客静养(81)”。同年十月十三日,弘一大师便因劳累过度旧病发作而于温陵示寂。由于时值太平洋战争,中菲邮路断绝。因而迟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侨居菲律宾的性愿才从泉州道友信中得知:弘一大师已于三年前生西,恶耗传来,令性愿痛惜万分。当即双手合十,虔诚念佛,祈愿一代高僧往生极乐,乘愿再来!作为大师生前至契,性愿顿觉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唯有全力助缘刊布其遗作,才是对弘一大师最好的纪念!

现经笔者初步考查,即已知自一九四六年~一九五八年间,性愿法师在马尼拉先后助缘刊布了《弘一大师文钞》、《南山律在家备览》、《律学讲稿三十三种》;重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工楷写经书作《阿弥陀经·普门品合订本》、《华严经·观自在菩萨章》、《药师本愿经》等等。内以《南山律在家备览》与《晚晴山房书简》真迹影印本为要,集中地体现了性愿法师对弘一大师的敬仰之情。

一九五七年十月,为纪念弘一大师圆寂十五周年,性愿法师在菲律宾施资四千万人民币,汇寄上海大藏经会,委托该会主持编印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律学讲稿三十三种》;重版弘一大师律学名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正是由于性愿法师的这一慷慨施资,才使弘一大师完稿十余年的律学要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与《律学讲稿三十三种》得以首次出版流布,为传布弘一大师律学著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壮举曾博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嘉许。当年主持上海大藏经会编务的戎传耀居士,曾为之赋诗七绝《赠性愿法师》,表彰性愿此举造福世人,功德不可思量。诗云:

“佛前受嘱鹜弘愿,海外施金结胜缘。
他日书成流宇内,知公名字动诸天(82)!”

一九五八年春,为纪念弘一大师圆寂十六周年,性愿法师又将珍藏若干年之弘一大师书信原件六十六通,在菲律宾汇编成真迹本《晚晴山房书简》一书,施资寄交上海黄慧茂居士付印成书。是书经包允吉题签,黄慧茂撰序,于同年十月在上海印行流布。书简之首,刊有性愿以“末学栖莲”之名而所撰之《弘一大师象赞》,由衷地表达了性愿法师对弘一大师的敬仰之情,忠实地再现了中菲两位高僧之间“为法师尊,为教礼贤”的硕德风范:

“至哉弘师,顶天立地;卓尔不群,超然物外。
学贯天人,道通物外;梵行冰清,禅关彻司。
皈心净城,撒手尘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83)。”



在相隔半个多世纪之后,通过回顾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因缘离合,重温两位高僧的硕德懿行,依然令人倍受鼓舞深受教诲。可以预言: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协力谱写的一曲曲“为法师尊,为教礼贤”的颂歌,不仅在中菲两国佛教史上,留下光彩照人的篇章;而且将激励无数有志者,为重振佛法而效学先贤继往开来!

(秦启明:苏州人,弘一大师研究专家)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f595

欢迎光临我的澳洲论坛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郑达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450895168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谈古论今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