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史飞翔散文--------人物系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国黄河文艺家网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史飞翔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3/11
文章: 24
来自: 中国陕西
积分: 15


文章时间: 2006-3-11 周六, 上午11:35    标题: 史飞翔散文--------人物系列! 引用回复

走近方英文
史飞翔
在陕西的作家群中我最敬重和看好的有两位。一是高建群,一是方英文。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在陕报或是三秦都市报上看到过一篇名为《感念方英文 》文章。文章是一个女作者写的 。写的是她拜见方英文时的情形。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这位女作者写她与方英文坐在街头吃猪大肠(葫芦头)时的感受。那个时候我就对方英文羡慕的要死。你看看人家方英文,既能吃上猪大肠,又能有美女陪伴左右。于是,我年少的心中从此便种下了一颗艳羡虚荣的种子。那就是我也要成为一个作家。
光阴荏苒,造化弄人。我怎么也想不到事隔多年以后我竟有机会结识方英文。
那是一次文学研讨会。因为能写几行蹩脚的散文我也有幸忝列其中 。正是在那次会上我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方英文。使我大吃一惊的是 ,年已不惑的方英文,竟是风度翩翩、玉树临风,俨然一少年。那天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西装、内着一羊毛衫、留一分头、垮一小包,举止 幽雅、谈吐不凡。
会议间我曾留意过他几次。他似乎对研讨的问题不甚兴趣,只顾与身旁的孔明窃窃私语。轮到他讲话时,又要推辞。见推辞不了,于是便大放厥词。我原以为他定能讲出一番大道理来。没想到他却大谈自己是如何浏览黄色网站的经历。真真是语惊四座。这时我才想起来,圈子里流传的,说方英文是个怪。说他如何如何地风趣幽默、放荡不羁;说他有永远也抖不完的段子;甚至还有人说他是风流成性、喜 追求女子。敢情这八成是真的。但是我却欣喜。有道是:一事能狂便少年。这说明方英文还年轻,有人缘、有魅力。同时这些传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方英文是一个性情中人,有赤子之心。
在其后的谈话中,方英文果真是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让人听来很是解谗。现今的文坛上总是充斥着太多的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相比之下方英文的插科打诨反倒显得难能可贵。在我看来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莫过于在任何场合都能坚持自我,保持一份率直和清醒,而不随 波逐流、人云亦云。
尽管我向来不愿攀附名人,但那天我还是主动提出想和他合影。他的随和亲切让我很是感动。但是最使我感动的还是他后来的一句话。那是在此后的晚宴上。那天的晚宴很是活跃。有方英文的地方就有好戏。有方英文的地方就有欢声和笑语。方英文爱日弄人。看了平凹先生写的方英文小记,才知道他们之间那才真正是——狗皮袜子没反正。方英文总是可爱的。可不。那天晚上我就亲眼目睹方英文一会儿鼓动孙建喜唱小调,一会儿怂恿和谷唱民歌。而他自己最终却一句都没唱。难怪有人说方英文是人精,是才子,是怪才。始信。
杯斛交错之际,方英文举杯来到桌前,与我们几个青年作者碰杯,他说,以我的经验,写作在你们这个年龄段上如果还没有太大起色的话,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了,很庆幸你们能从众多青年中突围出来,这本身就说明了你们的成功。因此让我们为成功干杯!——短短的一句话却 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短短的一句话却充分流露出了他对年轻后生的鼓励与关爱。在一个人与人日渐疏离的文坛上,方英文的这句话是多么 地可贵。就是冲着他的这句话,我也该好好地写下去。方老师,谢谢你!





解读安黎
作者:史飞翔
在见过安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力图想通过一篇文章来记录下对他的种种感受和看法。但是我迟迟却不能落笔。这在我以前的写作中是从来未有过的。安黎身上所笼罩和洋溢着的那种激愤、良知、慈善、悲悯以及他作为一个作家所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以至与时下的种种格格不入,都使得他成为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人。
其实早在我上大学之前我就知道安黎。他的小说《痉挛》我在高三时便读过。然而使我记住他的却是他的一段话:“我出生在黄土高坡,那面坡很荒凉,我在上面砍柴放养,却梦想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后来真的来到了高楼大厦之间,却梦想着那面坡,我真想重新去放养。”短短的一段话却一字一字地锤击着我年少而又敏感的心。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叫安黎。
等到真正见到安黎时,我早已是大学毕业并且娶了妻养了子。此时,距离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时间已过去了7年。7年来我不断地闻知有关他的消息。7年来他一次一次地引起文坛的注意。我想。安黎至今恐怕都不知道,7年来还有一个人至始至终一直在关注着他。我不是没有机会见到他。他曾来我所在的大学开过讲座。他是我主编的一份文学报纸的顾问,甚至我还不至一次地发过他的或者与他有关的文章。见肯定是能见的。然而我这个人天生木讷,不善交际。每每遇到那些所谓的名人总是表现的捉襟见肘、支支吾吾。
不知何故在见到安黎之前我对他就滋生出一种感受----冷。事实上安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冷”字。他当时的形象另我大吃一惊。一张深刻的像哲学家一样板着的没有丝毫笑意的面孔,一头看起来有些凌乱的头发,一副表现的极其疲倦的神情。实实的一个“黑脸包公。”但是,我的这种感受很快地就被否定了。我们的谈话是从教育开始的。他说,他对现今的大学生实在是不知说什么。他说,有一次他应邀为四川的某个大学作讲座。有个女生端直问他一个问题:西安有什么好吃的?——这就是安黎。他能在瞬间让你感受到他的热情与真诚。于是,我明白了,敢情安黎与我一样也是那种外表冷漠,而内心实则炽热地像岩浆一样的人。如果你了解了安黎的经历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冷”。
安黎1962年出生于渭北高原耀县。他说,他来到世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驼背的父亲。安黎祖上原本是一个望族。只是到了他爷爷那一代才家道中落。等到他父亲时已彻底衰败。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他苦难的命运。安黎的童年乃至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充满着不幸。他从8岁起就从几里远的深沟里背水,10岁起就开始支撑家庭。安黎说,他小时侯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刻骨铭心的饥饿。后来,他考入渭南师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进而调进县文化馆搞创作,直到今天作《美文》杂志的副主编。安黎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无疑是属于草根阶层,但他硬是咬着牙关一路走来,用他的坚韧与不屈,用他的笔打拼出一片天。
在安黎身上你丝毫见不到当今众多文人的那种做作与虚伪。安黎是贫穷的,安黎是倔强的,安黎是激愤的的。安黎身上有剑与盾的对立,有冰与火的兼容。我以为安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有思想、有见地、有批判、有良知的特立独行之士。对于文学安黎有着他独特的见解。安黎说,文学于他原本是一种理想,现在已经变为一种生计需要,但文学要解决生存显然难以为继。文学是心灵的泡沫,它以它自身的堕落在嘲弄着文学追求者的虔诚,犹如妓女以她的妖艳在讥讽爱情的古朴。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文学时,安黎说,文学既是他谋生的手段,又是他选择自杀的方式。
在我与安黎长达数小时的谈话中我深深地叹服于他对人生以及社会所达到的那种高度。安黎的许多思想都是石破天惊,甚至说有些可怕。比如,他说,中国的文学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是海市蜃楼式的繁荣。我想,只有安黎才能说出,才敢说出这样的话。作家孙见喜说,安黎天生就是一个强烈关注底层社会的作家,他不可能提着鸟笼挎着娇艳的妇人去溜狗,他也不可能掂着咖啡壶去酒吧看艳舞。他顽强地用自己的笔去捍卫人生,捍卫艺术去与恶劣的社会现象厮杀。安黎永远是陕西文坛不怕死的汉子。在陕西文坛,没有安黎就少了一种味道。
从谈话中我得知,安黎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为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办一所孤儿院。安黎说,孤儿所感受的那种冷,常人是无法领会的。成人遭遇再大的困难他都能承受,而儿童却是脆弱的、无助的、同时也是无辜的。尽管直到今天安黎仍就是贫穷的但他每月还是会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去资助孤儿。一个作家要做到激愤是不难的,要做到良知也是不难的,但是一个作家要做到慈善与悲悯却是不易的。“大慈念一切”。真正的作家必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必须有对于他人痛苦深刻的体验能力。在常人身上也许只是不小心划破手指但在作家那里却已是鲜血淋淋。一个能够悲天悯人,一个能够深刻体验他人痛苦的作家必定是一个好作家、大作家。安黎无疑是这种人。
激愤、良知、慈善、悲悯,----这就是我对安黎的评价。






溜溜达达往前走——作家徐剑铭印象记
作者:史飞翔
知道徐剑铭这三个字是始于陈忠实在《延河》上的一篇文章《有剑铭兄为伴》。陈忠实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自己与徐剑铭几十年的友情并对徐的创作给予了客观而又充分的肯定。这样重要的一个人物我怎会没听过。于是便萌发了想见他的念头。
几个月后在古城西安的一个川菜酒楼里我终于与他坐在了一起并且进行了一次长大四五个小时的零距离地推心置腹的交谈。
正应了那句:文人别见面,见面熊一半。眼前的徐剑铭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会是如此的普通,如此的随便。中等的个子,留着平头,一张毫无特征的脸。倒是言谈举止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陈稳,老练。那天他的衣着打扮就跟街道上的任何一个贩夫走卒别无两样,穿着衬衫,嘴里衔着烟,看上去有几丝慵懒。
如座后徐剑铭第一句话就是我最近一直不太愿意见人。一是因为在为一家出版社干写一本发映抗日战争的书稿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碰掉了两颗牙,医生说要等三个后才能换补。我一看果然少了两颗牙但似乎也无伤大雅。我说徐老师你点菜。他接过菜单翻来看去结果却点了个小葱拌豆腐。在喝什么酒时却犯了难。他说白酒半斤。偏偏人家店里都是一斤装的。我说无所谓喝不完你带走。他嘿嘿一笑,说,不行,不行。喝了再出去拎个酒瓶想什么话。最终还是上了一斤白酒。
于是在不紧不慢的一吃一喝中我与他展开了对话。我首先提起的自然是陈忠实的那篇文章。他说那篇文章发表后在圈子里产生了不小震动。许多人打来电话说,这是陈忠实近几年来写的一篇最为平易,最为友好,也最能感染人的人物记。就连陈忠实本人也承认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都被感动了。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徐剑铭作过多年的文学编辑,现今文坛上的众多名家大腕都曾是他的作者学生。用他自己的一句戏言就是,陕西省当今50岁以下的作家没有不经过他家门口的。徐老师先向我见讲起了早期文坛上的一些人和事。像年轻时的邹志安背着一包书稿从大老远赶来找他改稿的情景 。说起这些人和事徐剑铭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在陕西文坛产生过巨大作用且地位如此之重的风云人物竟会是此刻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头。想想,历史有时候也真是残酷无情。
徐老师有个问题我想不通。像你这样的一个人物我们怎么平时很少听到呢?他呵嘿嘿一笑。这可能与我的处事方式有关。我这个人呢?爱自由,随性。在文学上我没有什么宏伟目标。我永远不会去争那个第一,但也不会落后。任何时候我都在写保证不会掉队。因此说什么时候都有我,但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名。我是遛溜达达往前走。遛溜达达往前走!多么形象和新奇。我想,这可能就是徐剑铭的人生哲学。只是不知道这里面到底包含了多少东西。于是我进一步问道,徐老师你能不能再说的请楚一点。他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文学可以成就人,但文学也会害人。我作过多年的编辑见过许许多多热爱文学的人。有些人对文学是非常的痴迷,执著,甚至也很勤奋。不勤奋肯定当不了作家,但勤奋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当作家。因此呢,人要认识自己。一个人首先的是要生存。这才是重要的。
谈话中徐剑铭还提出作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勤奋型的像路遥,陈忠实;一种是才子型的像肖云儒,贾平凹。路遥原本可以更好只是他心太重。说到这里我插了一句,徐老师据我所知你是文坛上出了名的快刀手,高产作家,有一天写出三万三千字的记录。不用说你肯定是才子型的。那你日常是怎么写作的?我一般是在早上写。五点起来写到八九点。中午休息一会。下午和晚上是看书或看电视。我现在每天写5000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与徐剑铭还谈了很多。我们一起谈论了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程海,杨争光,红柯以及刘建勋。无论是谈到文学还是人生,徐剑铭总是有着自己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往往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却被他漫不经心地一语中底。这是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以及他对文学的见解。
不知不觉已到了午后。于是我们走出酒楼,握手告别,各自上路。我看见他拎着一个没喝完的酒瓶穿过马路很快消失在人流中。这时我又想起了他说的那句话:遛溜达达往前走。对!我也溜溜达达往前走。






行者的风度----陈长吟小记
史飞翔
陈长吟老师是我新近结识的一位文坛前辈。他为人谦和,关爱后生,颇有大家风范。
2005年9月的一天,我在互联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消息:中国散文研究所成立,著名散文作家、报刊编辑家陈长吟出任所长。这条消息使我眼睛一亮。此前经周明先生介绍我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开始了对散文创作的探索与研究。但一直苦于孤军奋战,中国散文研究所的成立无异于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我想,我必须与中国散文研究所取得联系。于是我冒昧给陈长吟先生去了一封信。信一发出,我就有些后悔。以我对文坛的了解,这样的信多半是没有下文的。可是我没有想到陈长吟先生竟会主动给我打来电话。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很好的朋友。
陈长吟先生既是散文作家又是散文理论研究家,既是报刊编辑家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既是作协领导又是大学教授。他满腹经纶,一腔才情。他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又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尽管他有着如此多的头衔,可是我还是喜欢习惯上称他陈老师。因为惟有老师这个称谓才最能表达出我对他的敬意。
长吟老师早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四年里,他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文学书籍。光是读书笔记就做了几大本。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做教师的机会而是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专业作家。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间他走遍了秦岭、巴山、汉水的角角落落,跑遍了几乎所有的基层乡镇。他在山顶住过茅棚,在江中漂过小舟;吃野菜中过毒,走夜路摔过筋头。“踏遍青山人未老,历尽八水桑榆情”。正是这十余年的行走体验才使得他写出了《山亲水亲》、《山梦水梦》、《山韵水韵》等五本散文集。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后来调入西安市文联担任作协副主席、美文杂志社副社长之后,他依然是喜欢行走。他去过西藏,去过云南,去过新疆,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他越走越孤独,越走越沉默。于是他用双脚亲吻大地,用笔发言,用相机歌唱。以致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本----“摄影散文”。
长吟老师在散文创作方面是独具特色,自成一派。收录在《百年中国性灵散文》以及《陕西作家50年优秀散文选》中的《采陶女》、《黄河乾坤弯》、《为灵魂盖一座房子》等代表作品早已奠定了他在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长吟老师的散文文风质朴而又不失内涵。最近他在博客中写下的《放弃也是一种进步》、《随水远行》、《佛珠飘香》、《探访香积寺》等文更是短小隽永,耐人寻味。
长吟老师多年从事编辑工作,发现和扶植了一大批的文学新秀。对于这些成长中的文学青年他总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的青年作者都曾在他那里收益。他常常告戒我们,小苗坚持成长就会变成大树,小溪坚持流淌就会成为江河。作为文坛前辈的长吟老师“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他的亲切平易着实另我们这些后生感念不已。
长吟老师平日里说话不多,也很少专门来谈文学。但是从他的身上我还是体会到了一种“贤人气象”、“智者风度”。------“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 长吟老师为他的书房取名“乐士居”。从这一斋号偏可以看出长吟老师的情趣。他身处书斋,静观世事,笑看文坛。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千古文章未尽才!
长吟老师有一个很好听的网名叫“行者的风度”。在很多时候名字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的真实写照。长吟老师就像他的这个名字一样,默默地在文学的世界里行走,行走……





史飞翔,男,1977年生。陕西省乾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班毕业。1994年公开发表作品。著有散文小说70多万字。曾用网名民间思想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性文章多篇有较大影响。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社科院长安文化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散文网、西部文学网、陕西青年文学网、华商网等多家网站斑竹。博客中国专栏作家。中国新闻人网站编委、专栏作家。《青春客》杂志编委。 通讯地址:(710105)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宣传部
电话:029---83757065
85898532 13636818799
QQ:184967040
Email:shifeixiang1977@yahoo.com.cn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史飞翔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国黄河文艺家网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