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简论蔡培国的微型诗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5-10-12 周三, 下午9:56    标题: 简论蔡培国的微型诗 引用回复

简论蔡培国的微型诗



近年来,中国诗坛的微型诗呈现出了较为喜人的丰收景象,的确有一种“秋来钱塘涌雪潮”的恢弘而壮丽的大气象。在中国近十年的微型诗大潮中,蔡培国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他却是这种“涌潮”中不可忽视的一堵浪墙,他的微型诗创作引起了不少比较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还有众多读者朋友的喜爱,赢得了来自读者和同行诗人的相当多的赞誉。当然,蔡培国的微型诗并非每一首都十全十美,他的一些诗还显得比较稚嫩,不太成熟,但他的确给中国诗歌史至少是中国新诗史中的微型诗史贡献了一批不可或缺的艺术精品和珍品。

下面我们就同读者一起来读一些蔡培国的微型诗。先是《听春雨》:“一滴便是一缕鸟鸣 一滴/便是一瓣花香……/腌了一冬的心泛红泛绿起来”。诗人对春雨的感觉是丰富的,也是美好的,而且这感觉具有了“复调”的性质,在诗人的生命和灵魂深处,这种听春雨的感觉已经有了若干次转换和复合,诗人先是将听觉转变成视觉,然后又将视觉转变成听觉,通过对量词“一滴”和“一缕”的巧妙使用,完成了诗人意欲打通和复合视觉和听觉的美学使命,使得这首诗的第一行就有了巨大的美学价值。笔者认为诗人蔡培国的这首微型诗如果只有这一句就已经足够流传,古人说:“一语天然万古新”,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诗人当然并不满足于诗的某一句的经典价值,他要使整首诗都成为真正的精品和珍品,所以他继续采用使各种丰富的感觉转换和复合的连觉策略,写到:“一滴/便是一瓣花香……”,这次诗人将嗅觉也加了进来,更加丰富了诗的意境和召唤读者欣赏的魅力。诗的最后一行也写得恰倒好处,诗人是这样写的:“腌了一冬的心泛红泛绿起来”,诗人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诗意、诗境,较好地显示出了作为一个真正诗人的真正卓越的才华。

诗人仿佛是写春雨的圣手。他有一首诗,题目就叫《春雨》。诗是这样写的:“是和太阳握过手后又来的吧/滴在微颤的心尖上 涌起/丝丝的暖”。是的,春雨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感觉,春雨“滴在微颤的心尖上”的确可以让我们的心底“涌起/丝丝的暖”。诗人在这首诗里也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诗歌意境,让人惊叹他的非凡的才华。诗人在诗的开头采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精妙的设问,诗人问春雨:“是和太阳握过手后又来的吧”,春雨和太阳握手,这的确写得有些出乎意料,但又的确又写的十分精妙。诗人的这首《春雨》也应该是中国微型诗史上的经典之作,笔者推测它定能借助它自身的魅力而长期流传下去。

《春游五章》中的每一章都写得很好。第一章是这样写的:“刚出家门 就/和鸟鸣撞了个满怀/我也成快乐的小鸟了”,诗人刚出家门就遇上可以称得上赏心乐事的好事,他“和鸟鸣撞了个满怀”,其实我们这些读者也想能够遇上这样的赏心乐事,也能够“和鸟鸣撞个满怀”那该多好玩哪!诗人说他自己“也成快乐的小鸟了”,真该祝贺他,他这样快乐,这样天真,这样幸福,难道不应该祝贺他吗?第二章是这样写的:“花丛中/ 弯下身来/站起时 我成了一只蜜蜂”,在充满愁苦和焦虑的现代社会里,这样的诗是可以让人的心沉静而澄明的,我们欣赏这样的诗,我们期望能够过一下这样的浪漫生活,可是生活这条疯狗追得我们满天下乱跑,可能在我们某一天死的时候连葬身之地也没有(要知道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现在不是已经有死不起的沉重感受了吗,据说一些人死后如果他的骨灰要安放在树下,也要人民币上万元),这不令人气愤、郁闷和悲哀吗?第三章写:“暖风/从枝条上荡落下来 溅我/满身阳光”,我们在这首诗里仍然可以欣赏到诗人比较娴熟地铸造出来的我们先前已经论述过的使各种丰富的感觉转换和复合的连觉或通感艺术。诗人在这里将触觉、视觉,也许还有听觉等感觉贯通起来,让读者在阅读欣赏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被“从枝条上荡落下来”的“暖风”,溅了“满身阳光”,觉得十分温煦、温馨异常。第四章写:“摘一片嫩叶/ 嚼在嘴里/心顿时咽下一个绿油油的春天”,笔者不知诗人在这里摘下的是什么样的一片嫩叶,但十分爱慕诗人的举动,因为他的心“咽下”了“一个绿油油的春天”。春天是绿油油的,而诗人的心也肯定是绿油油的。诗的最后一章写:“归来/忽然发现 春天/正在我的小院里探头探脑呢”,诗人原本是要四处踏青,到处寻找春天的足迹的,他没有想到他自家小院也有令人骄傲和欣喜的春天,这一章是写得十分朴实的,但也是写得十分的美的,诗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段,把春天的神采刻画的比较逼真,令人激赏。

《雷》是一首比较有寓意的微型诗,诗是这样写的:“哪怕是在黑暗里/话/也要说得响当当”。在这首诗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主张,他的主张就是我们无论在怎样的情形之下也得做一个正大光明的、说话做事响当当的人,但诗人是诗人,他不能直截了当地把这层意思说出来,他知道诗一旦将意思直说了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他写诗常常是他生活的宇宙和人生中用他的生命和灵魂上下求索,找到了能够较好地荷载诗人的思想或主张的载体之后他才写诗,在这首诗里诗人苦心孤诣地寻找到的这个载体或意象就是人们熟知的“雷”。我们应该向雷学习,因为它的确是这样的,它“哪怕是在黑暗里/话”也的确是说得十分响当当的。古人主张诗要有寓意,说云霓泉石寓意则灵,这是十分正确的诗学主张,这种主张得到了诗人蔡培国这首《雷》的有力支持。

《读史》是一首写得比较耐人寻味的诗:“花/开了又落 落了又开/蜜蜂依然忙碌春天”,诗人巧借花的开落巧妙地写出了历史的演变形态,历史的确是这样的,它的兴盛和衰落正如鲜花的开放和凋谢,但花总是要开和谢,只是忙坏了那些蜜蜂,而诗人自己也许就是那样的一只蜜蜂,他忙着为人类酿造甜美,结果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青春》一诗是一首写得比较有沧桑感的诗,这可能是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诗人蔡培国生于1968年,而笔者比他痴长两周岁)的人在人生旅途上比较普遍的感觉:“风掀了几页 雨湿了几页 自己/还没有读懂几页/便仓促合上的一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快四十岁的人来说,青春给我们的感觉真是如此,真的是“风掀了几页 雨湿了几页”,想当年自己少年时遭遇“文化大革命”,每个人上学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个人的青春就这样被如晦的风雨蚕食掉了,等到自己想要努力,企图读懂我们的生活和现实,可是正如诗人所说,青春这部书“自己/还没有读懂几页”“便仓促合上”了,这真是可叹可悲的事。

以上是我们读到的笔者以为可以称得上精品和珍品的诗人蔡培国近年来写的一些微型诗,我想读者读后应该有同笔者一样的审美享受和愉悦,感谢诗人蔡培国,但愿他能够多给我们贡献一些这样的诗歌艺术精品和珍品。诗人蔡培国来信说,他只是初中文化,意思是像笔者这样的读了博士的应该看不起他,但我不是这样的人,虽然他的一些诗还有瑕疵,但面对他的那些精品和珍品,笔者还是喜爱的。所以写了这篇评论。诚恳地祝愿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巫朝晖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406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6666


文章时间: 2005-10-14 周五, 上午8:22    标题: 引用回复

钱教授对微型诗果然有独到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太平绅士、澳洲持牌地产经纪)
【巫朝晖作品集】
【《澳洲彩虹鹦》网络版】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