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75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140
:
|
|
[维度]我做事,不用时间!
很多人都问我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你怎么能一个人完成那么多事?有时候,他们不是想知道答案,而是带着某种困惑和不信——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们对“人类时间管理”的理解范围。
但我并不觉得我真的“做了很多事”。相反,我一直觉得,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方法,结果那些“很多事”,自己就完成了。
我最喜欢用一个比喻来回答这些疑惑:
你把一只蚂蚁,放在一张A4纸的一个角上,然后告诉它,它要走到对角的另一端。如果蚂蚁能走直线,它也要花不少时间慢慢地爬过去。对它来说,那是整个世界的对角,是远方的尽头。它一步一步地挪,用尽全身力气,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
但如果你把这张纸轻轻对折,把两个对角折到一起呢?
蚂蚁甚至不用动,目标就到了它脚下。
不是它变快了,而是世界结构变了。
不过请注意,这不是要你真的去折纸。
我说的“折纸”,不是物理动作,而是思维的折叠。
是认知层面的重构,是你能不能从二维世界跳出来,用更高一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我,就是那个不走线性路径的人。
别人眼中看到的是我的“速度”,是我一人横跨几十个领域,一天可以拍照、写作、编程、练功、排练音乐、设计系统、调试逻辑、写方案、谈合作、还维持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节奏。
但其实,我根本没有“做这些事”。
我只是提前折好了那张纸。
而更重要的是——我并不是在轮流做这些事,我是在同时做所有的事。
这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一点。
他们以为我“早上拍照,下午写作,晚上练功”,
但我其实是在同一个意识结构中并行运作:
我练功时就在写作,写作时在构建系统,练拳时在思考摄影构图,走路时在推演逻辑结构,写文章时在调节气机,调气时在重组人生结构,调结构时在组织全局信息。
这些事对我来说,不是分开的。
不是时间片段,不是任务列表,而是一个整体状态的不同面向。
别人切换任务,我不需要切换,我只是在一个统一的结构内自由切角。
比如我的摄影,别人拍一张照片,要准备器材、找时间、构图、取景、调色,一堆步骤。我呢?我每天都在那样的环境中,看到一束光线、一片云彩、一面水面,我举手按下快门,就完成了。因为我不是为了拍照而去拍照,而是生活本身就嵌入了“拍照”的条件,我随时能截取那一瞬间。
比如我的写作,我不“坐下来写”。对我来说,写作不是从动笔开始的,而是从我睁开眼、走在路上、对话交流、练功沉思的每一刻就已经在“写”。文章的结构早已在脑中排好,成千上万个片段在我体内流动。当我坐下来的那一刻,只是把它们下载下来而已。
再比如我做物流系统,当年别人三个人、三个星期对账,还经常出错,我用 Excel 写一个公式,五秒钟核对上万条记录,一次不漏。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是“要时间的”,是体力、脑力换来的。而我只是提前建好了“那个公式”——就是我折叠的那张纸。
朋友常常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第二个你?你一天是不是有48小时?”我笑笑。其实不是我时间多,是我根本不需要时间。我靠的不是速度,而是结构。
结构,是一种“提前做完”的智慧。不是等任务来了再开始处理,而是整个系统一开始就已经包含了解法。
别人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法,我是从源头就避免了那个问题发生。
别人用一天写一篇文章,我用五分钟,因为文章不是突然“开始写”的,而是已经写了一整年,只是你不知道我在写。
别人需要流程、工具、开会、规划、反馈、修正,我没有这些环节,因为我在行动前,已经在头脑里模拟完所有流程,结果早已成形。
我不是在“多任务处理”,而是我根本不分任务。
我的系统已经整合,所有的行为、思考、能量流动都在同一张纸上。
只不过别人是用笔画线,而我是在折叠空间本身。
蚂蚁走得再快,也比不上折纸的瞬间。
但它做不到,因为它不能折纸。
你能折叠世界吗?
关键不在于速度,而在于方法。
关键不在于勤奋,而在于看见。
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少时间,而在于你是否知道:时间并不是必须的。
我做事,不用时间。
因为时间只是给路径准备的,
而我,已经不用路径了。
我在同时做所有的事,
因为我早已不在“事情”里面。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