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75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140
:
|
|
[文化]我与梁羽生一瞬
2005年,在悉尼星岛日报主办、澳大利亚文化促进会承办的一场特别文学活动中,我有幸亲临现场,见证了武侠小说泰斗梁羽生先生向中国北京现代文学馆捐赠其珍贵手稿的历史时刻。这不仅是一次文化回归的仪式,更是我个人文学历程中一段值得铭记的缘分。
那天上午,悉尼市中心的活动会场布置得庄重而雅致。红底白字的横幅写着“梁羽生文化收藏捐赠仪式”,一排排座椅早已坐满了澳洲文坛的嘉宾和文化团体代表。我身为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创会会长,联同笔会荣誉会长巫逖先生、副会长美祉女士,以及笔会资深诗人的陈德标先生等人正式出席。这场活动,不仅是梁先生个人文学资料的捐赠,更象征着中华文脉在海外的延续。
梁羽生先生那天身穿深色西装,神情温和而略显疲惫。他已年过八旬,但谈吐依旧儒雅。他亲自将部分手稿、书信、笔记、剪报等资料,郑重移交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整个过程极为庄重。代表方也回赠了锦旗与感谢状,摄影机与记者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段中澳文学交流的瞬间。
活动结束后,我们笔会成员依次与梁老合影留念。照片中,何孔周会长也与我们合影,我和副会长美祉站在两侧。另一张照片中,巫逖先生与梁老并肩,陈德标先生站于一侧,这一幕后来成为我们笔会历史纪实中的珍贵一页。
我并未与梁羽生先生有深入交谈,但那短暂一瞬,已然是与文坛巨擘之间跨越时空的精神握手。梁先生的眼神里,既有阅尽风云后的从容,也有对文化传承深沉的牵挂。他并未在公开发言中提及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但从场上气氛与嘉宾互动中,感受到他对本地中文文学社团的尊重与鼓励。
活动当天并无设宴款待,梁先生随即离开会场,显见身体已不胜劳累。然而这简短出席,已足以展现其对国家、对文化的初心。
回望这张照片,如今成为我与梁羽生先生唯一的交集见证。那一瞬,无须言语——文化人之间的默契,不在言语,而在眼神与时空的交错。在之后的笔会内部历史整理中,我特意将这次活动收录进文献档案,并与其他合影一同扫描入册,作为我们组织历史中重要一章。
这篇短文,是写给那一瞬的纪念。它不是歌颂,不是传记,而是作为一个文化参与者的真实记录。当年未能言语相交,如今笔墨成桥,也许正是我作为后辈所能致敬的方式。
仪式结束后,我们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先生,及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等嘉宾进行短暂交流。
当日,我向李荣胜先生介绍《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并现场赠送了几本我们出版的文学季刊。他翻阅后十分欣喜,明确表示这本来自南半球的中文刊物应进入北京文学馆收藏,并表示应该收到所有已出版和未来每期邮寄样刊。他更特地拿起我们的季刊,与我们合影留念,留下这一跨越大洋、认同文化根脉的瞬间。
左起:2005年巫朝晖先生与著名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先生在澳洲悉尼。
左起:2005年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副会长美祉小姐与著名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先生在澳洲悉尼。
左起:2005年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巫逖先生及悉尼著名诗人、著名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先生与笔会会员陈德标先生在澳洲悉尼。
左起:2005年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先生及(中国)中华民主文化促进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 首席代表、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和巫朝晖先生在悉尼。
左起:2005年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巫逖先生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先生在悉尼。
左起:2005年巫朝晖先生和(中国)中华民主文化促进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 首席代表、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及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副会长美祉小姐在悉尼。
左起:2005年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巫逖先生、巫朝晖先生、悉尼古诗词协会作家李景麟先生及乔会长在悉尼。
左起:2005年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副会长美祉小姐、巫朝晖先生、悉尼古诗词协会作家李景麟先生及乔会长在悉尼。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