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DeepSeek的评论:好的,我们来全面评析一下云樵先生的这首《倾杯乐》(一百一十六字格)。这首词描绘了一次雨后山林探险、迷途遇助的经历,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跌宕的情感体验。
**总评:**
这首《倾杯乐》以精炼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起伏的情感,成功描绘了一次深入雨后山林、历险遇助的经历。全词结构清晰,上阕写景造境,下阕叙事抒情,情景交融,险夷相生,最终归于豁然开朗的欣悦。语言凝练生动,意境幽深险峻又峰回路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驾驭长调词牌的能力。
**具体赏析:**
1. **起笔宏阔,雨后生机(开篇造境):**
*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开篇点明时间背景,雨后初晴。用“骤雨”、“墨云”暗示之前的惊险或压抑氛围,“初停”、“褪尽”则带来转机和明朗。
* “田野染翠鸣蛙鼓”:视角开阔,由天及地。“染翠”二字极妙,既写出雨后草木青翠欲滴的视觉感,又赋予“翠色”以动态的生命力。“鸣蛙鼓”则从听觉上烘托出雨后田野的勃勃生机。动静结合,声色俱佳。
2. **暮色奇景,险峻幽深(上阕铺陈):**
* “暮霞艳、山巅笼雾”:时间推移至傍晚,色彩浓烈(“暮霞艳”)与朦胧迷离(“山巅笼雾”)交织,营造出奇幻壮美的山间暮色。
* “投林鸟,喧鸣投宿”:以归鸟的喧闹反衬山林的静谧与人迹罕至。
* “行险径,草莽奔狡兔”:视角拉回自身行踪。“险径”、“草莽”点明环境险恶,“奔狡兔”的细节既增添了野趣和动感,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僻原始。
* “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特写近景。怪石嶙峋给人压迫感,“兀立”显其突兀险怪;“翠蔓凝珠露”则又归于清丽,露珠晶莹与“凝”字的静态美,与前面的动态形成对比。
* “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推向高潮。视角仰视,峭壁如“撑天”般高耸入云,极具气势;用“龙吟虎啸”的夸张比喻形容瀑布的巨大声响,以“飞银瀑”写其形态与色泽。此句将山林的险峻雄奇、声势浩大推至极致,令人震撼。
3. **迷途困境,奇峰突转(下阕叙事):**
* “觅归途、荆棘拦堵”:承上启下,由景入事。壮丽之后面临现实困境:迷路且归途被阻。“荆棘拦堵”形象写出步履维艰。
* “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踏着厚厚的落叶(“如茵”状其厚软),本显迷茫狼狈,却见彩蝶翩跹,于困境中点缀一丝意外之美,形成反差,也暗示自然之趣无处不在,心境稍缓。
* “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直抒胸臆,点明彻底迷路的茫然无措。“林茂密”呼应前文的“险径”、“草莽”、“峭壁”,再次强调环境的复杂幽深。
4. **柳暗花明,遇助脱困(情节转折):**
* “蓦然顾、乍现樵翁”:情节突转,极具戏剧性。“蓦然”、“乍现”突出其意外与惊喜。在深林险境中,樵夫的出现仿佛是救星降临。
* “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寥寥数字,生动勾勒出樵翁形象:年迈(苍须皓发)、勤劳(荷薪)、干练(持利斧)。这个形象稳健有力,与迷途者的无助形成鲜明对比,也象征着山林的真正主人和向导。
5. **豁然开朗,心境愉悦(结尾抒情):**
* “遂安离困境”:简洁交代结果,得益于樵夫帮助,安然脱险。
* “心胸俱爽欣移步”:直接抒发脱离险境后的畅快心情。“心胸俱爽”是内在感受,“欣移步”是外在表现。一个“欣”字,道尽了历经艰险后重获平安、重归坦途的无限轻松与喜悦。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骤雨、墨云、翠野、蛙鼓、暮霞、山雾、归鸟、险径、狡兔、怪岩、珠露、峭壁、银瀑、荆棘、乱叶、彩蝶、茂林、樵翁、苍须、皓发、薪、利斧……意象密集且典型,共同构建出一幅幅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的雨后山林探险图卷。
* **结构清晰,跌宕起伏:** 上阕写景由远及近,由宏阔至幽深险峻,蓄势待发;下阕叙事由困(迷途荆棘)到缓(蝶舞)再到急(不识何处),峰回路转(遇樵翁),最终豁然开朗(脱困欣步)。情节有起有伏,张弛有度。
*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 动词运用尤为出色:“染翠”(动态感)、“奔狡兔”(迅疾)、“凝珠露”(静态美)、“撑天”(夸张有力)、“飞银瀑”(气势与形态)、“拦堵”(阻碍感)、“翩舞”(轻盈)、“乍现”(突然惊喜)、“荷薪持斧”(形象具体)。形容词如“峥嵘”、“兀立”、“茂密”、“苍”、“皓”等也准确勾勒物象特征。
* **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景物的描绘始终服务于情感的表达。险峻之景烘托焦虑迷茫,樵翁的出现带来希望,脱困后的景色虽未再写,但“心胸俱爽欣移步”已足以让人感受到归途的轻松与美好。结尾余韵悠长。
* **长调驾驭得当:** 一百一十六字的篇幅,作者能充分利用,铺陈景物、叙述事件、抒发情感,安排得当,层次井然,无冗长拖沓之感。
**可商榷之处(微瑕):**
* “踏乱叶如茵”:“如茵”通常形容草地平整柔软如毯,用来形容“乱叶”,虽有厚度相似,但“乱”与“茵”的整齐感略有矛盾。或可再斟酌更贴切的比喻。
* “欣移步”:表达稍显直白,若能以更含蓄或更具象的景语或动作收尾,余味或更绵长。不过此句直抒胸臆,也符合脱困后的畅快心境。
**总结:**
云樵先生此首《倾杯乐》,是一首成功的山水纪行、遇险脱困之作。它以其生动的意象、清晰的叙事、跌宕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带领读者经历了一场从雨霁生机到暮色奇险,从迷途困顿到遇助欣然的完整旅程。词中对山林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气势磅礴,对心理变化的描写真实可感,结尾的喜悦也极具感染力。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体察之深、笔力之健以及对长调词牌娴熟的驾驭能力,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倾杯乐·一百一十六字格》深度解析
词作全文
倾杯乐(倾杯)一百一十六字格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田野染翠鸣蛙鼓。暮霞艳、山巅笼雾。投林鸟,喧鸣归宿。行险径,草莽奔狡兔。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觅归途、荆棘拦堵。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蓦然顾、乍现樵翁,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遂安离困境,心胸俱爽欣移步。
逐句详评
上阕:自然景观的铺陈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田野染翠鸣蛙鼓。"
开篇三句以动态描写展开画卷,"骤雨初停"点明时间节点,"墨云褪尽"形成色彩对比,"鸣蛙鼓"以听觉补足画面。三句构成"天气-天象-地景"的立体空间结构,颇有柳永《倾杯乐·楼锁轻烟》中"水横斜照,遥山半隐"的空间层次感。
"暮霞艳、山巅笼雾。投林鸟,喧鸣归宿。"
转入黄昏景象,"艳"与"笼"形成视觉冲突,动静相宜。鸟归意象常见于词牌传统,如柳永"行客路杳"中的漂泊感,此处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归宿"暗示词人自身的"未归"状态。
"行险径,草莽奔狡兔。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
视角转为微观特写,"狡兔"意象增添野趣,"凝珠露"呼应首句"骤雨",体现构思缜密。句式上五七交错,打破《倾杯乐》常规的四六句式,可见对词牌格律的突破。
下阕:人生境遇的隐喻
"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
笔锋陡转,以"撑天"显气魄,瀑布声比拟龙虎,化用李白《蜀道难》意象。此句平仄处理精妙,入声字"壁""瀑"形成顿挫,符合《乐章集》林钟商调"促碎声"特点。
"觅归途、荆棘拦堵。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
"荆棘"象征人生困境,与"彩蝶"形成苦乐对照。"不识"句点睛之笔,既实写迷路,又暗合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的出世意境。
"蓦然顾、乍现樵翁,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遂安离困境,心胸俱爽欣移步。"
结句突转,"樵翁"形象融合《诗经·伐檀》的劳动者与《楚辞·渔父》的智者双重象征。"利斧"意象刚健,破解前文柔美迷境,体现"云樵"别号的自我投射。
词牌格律分析
体制特征 :采用116字体,属《倾杯乐》最长变体,介于柳永104字"鹜落霜洲"与116字"楼锁轻烟"之间。分片处"飞银瀑"三字作结,突破常规两句过渡。
用韵特点 :全词押《词林正韵》第四部仄韵,上阕"鼓雾兔露瀑堵"与下阕"舞处斧步"形成疏密相间的韵位,其中"露""瀑"为入声转去声,增强顿挫感。
对仗创新 :突破词牌传统对仗规范,"骤雨初停,墨云褪尽"为流水对,"龙吟虎啸"当句对,体现散文化倾向。
艺术特色总评
意境营造
全词构建"雨霁-暮色-迷途-得助"的叙事脉络,暗合"起承转合"传统结构。自然描写占比70%,人事30%,符合"以景寓情"的创作主张。空间转换频率达每2.5句一次,形成电影蒙太奇般的流动视效。
风格融合
承袭处 :保留柳永长调铺叙特质,如"簇一天寒色"化用为"田野染翠"
创新处 :融入山水诗画意境,如"翠蔓凝珠露"可见王维《山中》"空翠湿人衣"遗韵
文化隐喻
"樵翁"形象蕴含三重解码:
道家隐逸符号(《庄子·渔父》)
劳动智慧象征(《诗经·豳风》)
作者精神自况(云樵别号)
改进建议
下阕"彩蝶翩舞"或可易为"幽蝶"以强化前后意象统一
"龙吟虎啸"稍显突兀,或可参照张先《倾杯乐·其二》"澄澜拍岸"的含蓄表达
结句平仄可微调,末三字"欣移步"改"移健步"更合《倾杯乐》结句惯例
此词展现了传统词牌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可能,在116字框架中完成从自然观察到人生感悟的升华,堪称当代词创作的重要范本。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好的,我现在需要逐句详评并总评云樵先生的《倾杯乐(倾杯)一百一十六字格》。首先,我得仔细阅读这首词,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和所描绘的场景。然后,结合之前提供的知识库信息,分析其结构、用词、意象以及情感表达。
首先看标题,“倾杯乐”是词牌名,而“一百一十六字格”说明这是该词牌的一个变体,字数较多。接下来是正文部分: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田野染翠鸣蛙鼓。**
这里描绘了雨刚停后的景象,墨云散去,田野变得翠绿,蛙声如鼓。用“墨云褪尽”形容乌云散去,颜色对比强烈,突出了雨后的清新。“田野染翠”中的“染”字生动,仿佛翠色是被赋予的,增加了画面感。蛙鼓的比喻也很形象,将蛙鸣比作鼓声,增添了听觉上的动态。
**暮霞艳、山巅笼雾。**
暮色中的霞光艳丽,山巅笼罩着雾气。这里视觉元素丰富,霞光与雾气形成对比,既有色彩又有朦胧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投林鸟,喧鸣归宿。**
鸟儿飞回树林,喧闹着归巢。“投林”和“归宿”呼应,表现了鸟儿结束一天活动回到栖息地的情景,带有时间流逝的感觉。
**行险径,草莽奔狡兔。**
在险峻的小路上,草丛中有狡猾的兔子奔跑。“行险径”暗示了路径的艰难,而“奔狡兔”则增加了动感,可能象征着自然中的生机与挑战。
**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
奇异的岩石陡峭矗立,翠绿的藤蔓上凝结着露珠。“峥嵘兀立”形容岩石的奇特和高耸,而“翠蔓凝珠露”则细致描绘了藤蔓上的露珠,增加了细腻的自然细节。
**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
高耸的峭壁仿佛撑起天空,瀑布飞流直下如龙吟虎啸。这里用了比喻手法,将瀑布的声音比作龙吟虎啸,增强了气势,同时“撑天”突出了峭壁的高度,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觅归途、荆棘拦堵。**
寻找归途时,荆棘阻挡了道路。这里引入了困境,增加了词的情感层次,可能象征着人生中的阻碍。
**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
踩着厚厚的落叶如同走在地毯上,彩蝶飞舞,抬头远望,林木茂密,分不清自己身处何地。这里描绘了森林的茂密和自然的美丽,同时“不识身在何处”带有一种迷失感,可能隐喻探索或困惑。
**蓦然顾、乍现樵翁,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
突然回头,看到一位白发苍须的老樵夫背着柴火,拿着利斧。这一句引入了人物,樵夫的形象增添了人文元素,他的出现可能象征着指引或帮助,带来解决困境的希望。
**遂安离困境,心胸俱爽欣移步。**
于是安心离开困境,心情舒畅,愉快地继续前行。这里情感转折,从之前的迷失和困境转向释然和轻松,表现出克服困难后的豁达。
接下来需要逐句分析,看看是否符合之前的词作特点,比如柳永的《倾杯乐》多用白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云樵先生的这首词更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冒险过程,情感上也有从困境到解脱的变化。此外,注意用词是否准确,意象是否连贯,结构是否紧凑。
总评时需考虑整体意境、结构安排、情感表达以及与前人作品的比较。例如,柳永的词常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而云樵先生的词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冒险情节,可能更偏向于写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变化。同时,注意押韵和节奏是否符合词牌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创新之处。
最后,综合各部分的分析,给出总评,指出优点和可能的改进之处,比如是否在某些地方可以更精炼,或者意象是否过于繁复等。### 逐句详评
1.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田野染翠鸣蛙鼓。**
- **评析**:开篇以“骤雨初停”点明时间与天气变化,瞬间的宁静与动态的蛙鼓形成对比,凸显雨后田野的生机。“墨云褪尽”以色彩变化渲染天空的澄澈,“田野染翠”中的“染”字赋予自然以动态美感,仿佛翠色被注入土地,画面鲜活。蛙鸣拟为“鼓”,以听觉强化雨后的热闹氛围。
2. **暮霞艳、山巅笼雾。**
- **评析**:紧承雨后,转写傍晚景象。霞光的艳丽与山巅的雾气形成视觉上的冷暖对比,“笼”字暗示雾气的轻柔缠绕,营造出朦胧的诗意空间。此句为全词奠定“山林幽深”的基调。
3. **投林鸟,喧鸣归宿。**
- **评析**:以鸟儿归巢的动态画面,暗喻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秩序。“喧鸣”与“骤雨初停”呼应,延续了雨后万物复苏的节奏,同时“归宿”一词隐含对安定的渴望,为后文困境埋下伏笔。
4. **行险径,草莽奔狡兔。**
- **评析**:“险径”与“草莽”突出环境的原始与危险,“奔狡兔”以动物的灵动反衬人的谨慎。此句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探险的紧张感,为下文“荆棘拦堵”铺垫。
5. **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
- **评析**:聚焦岩石与藤蔓的细节。“峥嵘兀立”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岩石奇崛之态,“翠蔓凝珠露”则捕捉晨露未晞的瞬间,细腻的自然描写增强了画面的质感与真实感。
6. **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
- **评析**:通过“撑天”“龙吟虎啸”等夸张比喻,将瀑布的磅礴气势与山势的险峻融为一体。声音与视觉的双重冲击,赋予自然以神话般的壮美,暗合柳永词中“浑沦之气”的豪放风格。
7. **觅归途、荆棘拦堵。**
- **评析**:情节转折,由自然美景转入困境。“荆棘”象征外在阻碍,与前文“险径”呼应,强化了探索中的艰难。此句情感从观景的愉悦转向迷茫,为后文的“解困”张力蓄势。
8. **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
- **评析**:以“踏乱叶如茵”写出地面的柔软与秋意,彩蝶飞舞增添动态美感,但“林茂密”与“不识身在何处”却透露出迷失感。此句巧妙融合美景与困惑,体现自然的双面性——既吸引人又令人惶恐。
9. **蓦然顾、乍现樵翁,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
- **评析**:人物突兀登场,打破自然的孤寂。樵翁的“苍须皓发”暗示其阅历与智慧,“荷薪持利斧”既点明其职业,又暗喻其化解困境的能力。此句以“蓦然”“乍现”制造戏剧性转折,为全词注入人文温度。
10. **遂安离困境,心胸俱爽欣移步。**
- **评析**:收束全篇,以“遂安”“欣移步”写出困境化解后的心境转变。情感从迷茫回归豁达,呼应柳永“离愁万绪”的化解方式,但更强调自然与人的互动,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
---
### 总评
**意境与结构**
云樵先生此词以“倾杯乐”词牌为框架,通过“骤雨初停—暮霞归鸟—荆棘迷途—樵翁解困”的叙事线索,构建了一幅动态的山林探险画卷。全词以自然景观为主轴,穿插动物、人物与情感变化,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篇的清新雨景与结尾的豁然开朗形成闭环,暗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
**语言与意象**
词中意象丰富且精准:“墨云褪尽”“翠蔓凝珠露”等句以工笔细描自然细节;“龙吟虎啸飞银瀑”则以大写意展现山水的壮阔。动词如“染”“奔”“凝”“撑”等使用灵动,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力。同时,拟人化手法(如“怪岩兀立”“彩蝶翩舞”)与比喻(如“蛙鼓”“龙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与主题**
全词情感起伏明显:由雨后喜悦、山林迷恋,到荆棘迷途的焦虑,再到樵翁指引的释然,层层递进。主题上,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亦隐喻人生中“迷途与顿悟”的哲思。樵翁的出现不仅是物理困境的解决者,更象征着智慧与经验对困境的化解,深化了作品的寓意。
**比较与创新**
相较于柳永《倾杯乐》中浓烈的离愁别绪,云樵此作更偏重自然叙事与冒险精神,情感基调由“悲”转为“豁达”,体现了现代人对自然探索的审美取向。在结构上,延续了柳词“以景入情”的传统,但加入了更多动态情节(如“奔狡兔”“觅归途”),使词作更具故事性与画面感。
**不足与建议**
- **意象密度较高**:部分句子(如“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信息量密集,略显堆砌,可适当留白以增强呼吸感。
- **人物刻画稍显单薄**:樵翁形象未进一步展开,若能补充其背景或动作细节(如“笑指归途”),或可深化人与自然的互动主题。
总体而言,此词以细腻的笔触与开阔的视角,成功塑造了一个从迷茫到顿悟的山林探险之旅,兼具古典词作的意境美与现代叙事的张力,是一篇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94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85
:
|
|
Kiml的评论:这首《倾杯乐》词作以一百一十六字格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山野雨后、自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融入了词人自身的感悟和情感。以下逐句评析并进行总评:
逐句评析
• “骤雨初停,墨云褪尽,田野染翠鸣蛙鼓。”
开篇便以“骤雨初停”点明时间背景,营造出雨后清新的氛围。“墨云褪尽”进一步描绘出天空由阴转晴的景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田野染翠鸣蛙鼓”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入手,生动地展现出田野在雨后焕发出的生机,翠绿的田野与蛙声的鼓噪相得益彰,为全词奠定了自然、清新的基调。
• “暮霞艳、山巅笼雾。投林鸟,喧鸣归宿。”
“暮霞艳”描绘出夕阳西下时天空的绚丽色彩,“山巅笼雾”则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投林鸟,喧鸣归宿”以鸟儿归巢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归宿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傍晚逐渐过渡到夜晚,为下文的“觅归途”埋下伏笔。
• “行险径,草莽奔狡兔。怪岩峥嵘兀立,翠蔓凝珠露。”
这几句通过描写行走于山间险径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险峻与生机。“草莽奔狡兔”以动态的画面描绘出山野的灵动,“怪岩峥嵘兀立”则展现出山石的雄奇与险峻。“翠蔓凝珠露”进一步描绘出雨后植物的清新与美丽,细节描写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 “撑天峭壁,龙吟虎啸飞银瀑。”
“撑天峭壁”展现出山峰的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龙吟虎啸飞银瀑”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声,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 “觅归途、荆棘拦堵。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
这几句描写词人在山间迷失方向的情景。“觅归途、荆棘拦堵”展现出归途的艰难,“踏乱叶如茵,彩蝶翩舞”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间的美好景色,即使迷失方向,也并不让人感到绝望,反而增添了一份诗意。“举目遥瞻,林茂密,不识身在何处”进一步强化了迷失的感觉,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
• “蓦然顾、乍现樵翁,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
这是全词的关键转折。“蓦然顾”表现出词人突然发现的惊喜,“乍现樵翁”则引入了人物形象,与之前的自然景物描写形成对比。“苍须皓发荷薪持利斧”生动地描绘出樵翁的形象,使画面更加丰富。
• “遂安离困境,心胸俱爽欣移步。”
最后两句以词人摆脱困境、心情舒畅的情景收尾,呼应了前文的迷失与寻找,传达出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情感。通过与樵翁的相遇,词人不仅找到了归途,更在心灵上得到了一种解脱与愉悦。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倾杯乐》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画面感,生动地描绘了山野雨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雨后的田野到山间的险径,再到迷失与解脱,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故事性。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田野”“暮霞”“怪岩”“银瀑”等,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同时也通过“鸣蛙”“归鸟”“狡兔”“彩蝶”等动态元素,使画面更加灵动。此外,词中对樵翁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更在情感上起到了转折和升华的作用,使全词的主题更加深刻。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佳作,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