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4016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9488
:
|
|
[极限武学]万米高空御剑飞行
长途飞行总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腰酸背痛是常态。那天凌晨四点多,我从悉尼起飞的航班上醒来,喝了咖啡,处理了一阵工作。等到合上电脑,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在万米高空的机舱里练功,会是怎样的体验?
机舱内光线昏暗,大多数乘客都在沉睡。我脱下鞋,站在过道,摆好金鸡独立的姿势。就在飞机以每小时九百公里的速度飞行、外部气温零下四十七度的环境下,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高空修炼实验”。
我没穿鞋,站在狭窄的过道里,摆出“金鸡独立”的姿势。机舱柔和的夜灯下,其他乘客都在沉睡,无人打扰。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万两千米的高空练功。飞机之前经历过剧烈颠簸,如今终于平稳。
一开始我也觉得挺滑稽:飞机是个金属壳子,难道不把外面的东西全隔绝了吗?可练着练着,我想到宇宙里那些未解的现象,比如中微子能穿透几乎一切。那谁能说飞机就一定能阻挡住宇宙的能量?于是我不再觉得自己被困在机舱里,而是把整架飞机看作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小小能量接收器。
我总共站立了一个多小时,其中有五分钟是闭眼完成的。飞机轻微摇晃,但我的身体稳如磐石,心率最高149,呼吸依然保持十一秒一轮。睁眼时我能借助视觉快速调整平衡,而闭眼则完全依靠身体内在的感知,难度高出数倍。那几分钟里,小腿、脚掌和核心肌群不停做细微调整,好像踩在一条看不见的钢丝上。
就在这种挑战之中,我反而生出一种轻盈感:好像自己不是在坐飞机,而是在御剑飞行。整个身心都与无边的宇宙融为一体。时间不知不觉流走,当我主动结束练功时,整个人神清气爽,完全没有长途飞行的疲惫。脑子里只剩下四个字:感觉真好。
回过头来,我才意识到这次经历的稀缺性。
1. 环境认知的重构
别人看到的是密封机舱,我看到的却是宇宙能量接口。把“限制”转化为“优势”,本身就是一次认知的突破。
这种认知重构,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关系性世界观不谋而合。宇宙的本质或许并非由孤立的物体构成,而是由动态的关系网络所定义。飞机并非一个与宇宙能量隔绝的“物体”,而是与宇宙能量场处于持续的相互作用之中。我的练习,只是主动调谐自身,成为这个关系网络中一个更敏锐的“接收节点”。
2. 动态冥想的高阶实践
在高速移动、轻微颠簸的环境中,能单脚站立六十多分钟,并在闭眼时保持稳定呼吸,这是一种动静合一的状态。它证明了“动中禅”并非虚言,而是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实现。
3. 时空感知的溶解
没有感到时间的流逝,航班仿佛从交通工具转化为修行场。这种心境的转化,揭示了环境其实是心智的投射。
这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修炼并不一定需要安静的山林或完美的道场。当心智达到某种纯度时,任何环境都能成为连接更高意识的通道。
机舱过道,原本只是平凡的交通空间,却在一小时的练功中被转化为宇宙的入口。那一刻,我不再只是乘客,而像是在御剑飞行。
所谓“御剑飞行”,或许从来就不是一种物理上的神通,而是一种极致的心流状态的隐喻——以高度专注的“心念”(御),驾驭着现代科技的“造物”(剑),在既定的轨迹中实现精神的超越与自由(飞行)。在这次体验中,我驾驭的不是一柄剑,而是整架航班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万米高空实现了内心的绝对宁静与掌控。这为每一个生活在科技包裹下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与工具和谐共处、甚至借力修心的可能性。
或许,下次你坐飞机时,不必只是忍受疲惫与无聊。不妨尝试一些简单的伸展、呼吸,甚至短暂的冥想。你可能会发现:平凡的机舱,也能变成你意想不到的心灵道场。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