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

筱琴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離婚以後,才發現身邊多的是和自己一樣帶著孩子的單親家庭,尤其是女人,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離婚是不幸,如果是這樣,那麼正如托爾斯泰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時,不但生活的內容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心理也多了許多難以平衡和承擔的東西。所以,這個群體中難得有真正的輕鬆和快樂,希望被別人愛,希望有機會能重新組建家庭是她們對生活的唯一追求;在這個群體中,自怨自艾、痛哭流涕、憤世嫉俗者頗多,而清新自在、簡單快樂者甚少。

已是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傳統存在模式,事實上它正在經歷著多元文化的影響,潮流衝擊著它的基石,它有風雨飄搖之感,儘管很多人在竭盡全力地維持著家庭,事實上,它已不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了。

在這新的時代,家庭也應該有所改變,過去的家庭是夫妻與孩子組成,少夫少妻的家庭是不幸的、殘缺不全的、沒有任何社會地位,而現在的社會雖殘留著這些劣跡,但相對寬容了許多,各色各樣的家庭模式也相繼出現和存在,尤其單親家庭,已成為一種家庭的存在模式,社會雖然沒有給這種家庭以幫助和支持,沒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但它堅忍地存在並發展下去。

作為單親家庭的一分子,也許沒有必要探索那麼多深刻的道理。但我卻希望和我一樣的姐妹們:既然我們遭遇了如此的命運,成為新事物的先鋒代表,那麼,首先我們自己對單身這樣的事實給予正確的認識,我們不能再去抱怨誰、記恨誰帶給我們的不如意,那毫無意義。我們應該調整一個姿態,在現有的條件下,怎樣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過得有滋有味,得失之間總是存在著辯證關係,沒有完全的得,也沒有完全的失,想到我們得到的輕鬆、自在,內視自己的機會,完全為自己而活,自己承擔著自己命運的堅忍和勇敢,自己面對一切,處理一切的堅強和勇氣,我們經受了更多的挑戰和超越,難道我們是不幸的嗎?當我們完全正視自己,我們才會修煉出坐看雲起雲湧,靜觀花開花落的灑脫和超然。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都會是過眼雲煙,包括生命,哪里有什麼真正放不下、想不開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