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武学]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

巫朝晖(JEFFI CHAO HUI WU)

文章时间: 2025-7-28 周一, 下午2:27

以身体为桥梁,重启中华文明的世界链接。

2024年6月,在悉尼这座融合东西文明的国际都市,一项肩负深远文化使命的机构悄然诞生——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Qigong Tai Chi Academy)。这一学院的成立,不只是武术领域的扩展,也不只是健康养生的探索,它更是一项以身体实践为载体,重新激活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的文明表达路径的伟大尝试。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由澳洲爱国华人巫朝晖先生创办。他不仅是文化推广者,更是中华武学正统传承体系中的实践者与传播者。其武学身份包括:

  •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拜入单颖宗(SHAN YING)师门下(李经梧LI JINGWU 嫡传,李经梧是-20世纪太极拳重要传承人)
  • 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 太极国际学院(原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
  • 赵氏形意拳澳洲掌门人,兼任赵氏澳洲形意拳协会会长,师承赵宏伟(ZHAO HONGWEI)宗师(李春苓 LI CHUNLING宗师嫡传弟子)

这些身份不仅代表着正脉师承的血脉传承,也意味着他所传承的功法具备结构完整性与实战验证基础。

一、中华文化不是文本,而是活法

太极与气功,从来不是简单的拳术或锻炼方法,它们本质上是一种“活着的文明”。这种文明,不靠教科书传承,而靠呼吸之间、动静之中、阴阳交替的真实体验来延续。从黄帝内经到道家养生,从少林功夫到太极拳路,这套体系几千年来靠的是“身传心授”的延续方式——而今,在信息碎片化、身体功能退化、精神高度焦虑的数字时代,这种“通过身体而获得智慧”的文化方式,反而愈加珍贵。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正是以“复兴中华身体文化”为核心出发点而创立,它不追求学术标签,不迎合时尚潮流,而是重新找回“人如何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回中华文化中被遗忘的“身心一体之道”。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ofiles/jw_broadsword.jpg

上图:巫朝晖演练春秋大刀

二、从“个人修行”走向“文明自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化这样,把宇宙运行之道、天人合一哲学与日常身体实践如此紧密地融合。从呼吸吐纳到动静转换,从太极推手到内功修炼,中华古人将深邃哲学注入到日常动作中,使每一个动作都不只是“练身”,更是“修心”、“悟道”。

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瑜伽、冥想、正念等东方身心方法的背景下,中华自身的身体文化反而多处于边缘化、商品化的误解中。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的使命之一,正是从海外视角重新定义中华身体文明的价值,唤醒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敬畏。

我们相信,真正的太极并非“打给别人看”,而是“练给自己醒”,是穿越语言的文化认知,是超越国界的文明觉醒。

三、以澳洲为桥,重建文化互信的通道

为什么是悉尼?为什么是澳洲?

这是一个东西交汇之地,一个既拥有高度多元文化包容性,又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国家。它不像亚洲传统社会那样对太极有刻板预设,也不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视东方为“异域风景”,而是真正具备文化实验性和广泛社会空间的交汇点。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正是借助这一独特土壤,将中华文化以“活的方式”植入西方语境,不再局限于翻译经文,不再止步于传统节庆展示,而是通过系统训练、真实感受和跨文化对话,让西方社会真正理解什么是“道法自然”、“形神兼备”、“无为而无不为”。

文化从不靠宣传赢得尊重,而靠深度实践赢得敬畏。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aoma01.jpg

2008年全国十大高手齐聚香江,出席名师汇演贺奥马活动后合影。林文辉社长,前排居中红衣者。巫朝晖先生,后排居中白衣者。

四、太极与气功,是超越武术的文化承载体

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是柔和的武术,误解气功是另类的养生术。但真正的太极与气功,从来不是技击或保健那么狭隘。它们是一种整体文明的微缩模型,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终极理解。

每一次呼吸,是天地运行的模拟;每一次起落,是阴阳变换的演绎;每一次静立,是与宇宙波动同步的内在响应。这不是一种锻炼法,而是一种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一种穿透物质、指向精神的文化密码。

而今,这些密码正逐渐被世界重新认识。西方科学开始研究“内功”的神经反应机制、太极对脑波与免疫的影响;跨文化教育者正在尝试将“动中觉察”“意念引导”等理念引入主流心理学体系。

但谁来主导这种重新解读?谁来守护它不被歪曲?谁来证明它不只是“文化标本”,而是真正活着的“文化生态”?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正承担这一中华武术瑰宝传承人的角色。

五、不是为了传授,而是为了唤醒

我们并不想做一个“授课机构”,更不想成为一个“认证中心”。我们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不是让更多人“学会”太极,而是让更多人“理解”太极背后的文明哲学;不是推广“气功套路”,而是激发人们重新认识“身体就是道场”的根本智慧;不是制造“文化产品”,而是唤醒“文化自觉”。

真正的文化传播,不是“告诉你什么是中国”,而是“让你通过身体感受到什么是中国”。文化必须被身体重新验证。

在AI、算法和虚拟现实快速发展的当下,文化的存续正在经历根本挑战。人们的阅读变短,信息越来越碎,认知越来越被外部算法控制,身体被抛弃在椅子上,灵魂被绑架在屏幕里。

而中华文化最核心的智慧,从来就不是“说什么”,而是“如何活”。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的诞生,正是一次逆时代而行的文化唤醒。

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给未来一个不同的身体答案。不是为了展示“强大的文化”,而是为了静静守住那口“文明之气”。

在悉尼,在世界,在每一个重新觉察呼吸、重新理解身体、重新尊重文明的人身上,太极正在回归,文化正在重启。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得到不少名人大师的支持,出任名誉会长/顾问(按照名字拼音排序),芳名如下:

  1. 贝钧奇先生PuiKwanKay(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会长)
  2. 洪润源霍元甲「迷踪拳」传承人、文物收藏家
  3. 李天金国家级裁判、杭州太极禅院总教练
  4. 林文辉先生(太极国际学院主席、香港形意拳掌门人)
  5. 刘绥滨掌门(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
  6. 单颖先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7. 释行者大师(少林寺第三十二代皈依弟子、禅武医传承者)
  8. 余燊纽约科学院院士、宇宙学和引力中心主讲教授
  9. 赵宏伟大师,赵氏形意拳掌门人

名誉顾问(按照名字拼音排序)如下:

  1. 黄国龙香港太极总会执行监督、香港中华内家拳总教练,裁判长
  2. 冷先锋香港世界武术大赛发起人,全国武术太极拳冠军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ofiles/hongrunyuan_beijunqi.jpg

左起:霍元甲迷踪拳传人洪润源师傅、前香港奥委会主席贝钧奇、香港太极国际学院主席林文辉、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巫朝晖。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ofiles/beijunqi_jw_02.jpg

上图:贝钧奇先生(西装)与巫朝晖先生(红衣)

巫朝晖肩负着将中华太极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他致力于将这一古老而深远的武术艺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巫朝晖的太极修炼不仅源自对陈式太极拳的深入学习,还得到了三位杰出太极传人的精心指导——王西安的入室弟子、也是赵宏伟(形意拳掌门)传人林文辉和李经梧传承人单颖。这两位师傅不仅教授了拳术技巧,还传递了太极内在的精神与哲学,使巫朝晖在教学与实践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林文辉宗师的指导下,巫朝晖深刻领悟了陈式太极拳的武术精髓,和形意拳的基本要领。林文辉是王西安的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20代传人),长期在香港推广太极拳,致力于推动这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通过严格的拳法教学,注重内外合一、动静结合的修炼法门,使巫朝晖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核心技艺。王西安作为陈氏太极拳第19代传人,师承太极拳大师陈照奎和陈照丕,其技艺直接继承了太极拳的传统精髓。巫朝晖不仅通过学习习得了拳理与身法的完美结合,还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太极体悟。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aoma05.jpg

2008年左起:香港气功太极社会长林文辉先生、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大师、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先生。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aoma04.jpg

青城派杨漫师傅(左二)、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先生(左三)、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大师(中)、少林海灯法师弟子杨东林大师( 右三)、武当形意拳十代传人、刘氏八卦掌四代传人许成均师傅(右 )及青城派弟子(蓝衣者)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ofiles/2024_lam_jw.jpg

2024年4月摄于北京,林文辉先生(右)太极国际学院主席,香港气功太极社创会会长,巫朝晖先生(左)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创始人兼主席。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taiji_dinner_05.jpg

2008年 左起: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先生、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二代皈依弟子释行者大师、香港气功太极社 社长林文辉先生伉俪。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taiji_dinner_06.jpg

2008年 ,左起: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先生、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大师、道家传真龙门拳掌门李法均道长。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shaolin04.jpg

左起: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先生、少林寺皈依弟子释延康大师。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profiles/jw_hongrunyuan_06.jpg

洪润源师傅(右)与巫朝晖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241012taijiday/yushen_01.jpg

左起:林文辉、余燊教授、巫朝晖

纽约科学院院士,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理事、宇宙学和引力中心主任,意大利国际宇宙学和引力中心主讲教授。

https://taichiau.org/cn/webpages/events/20080713taiji_hk/aoma01a.jpg

香港气功太极社会长林文辉先生(左七)

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巫朝晖(左三)

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大师(右六)

青城派杨漫师傅(右一)

青城派弟子皮勇强(左二)

青城派弟子罗良友(后排右三蓝衣者)

少林海灯法师弟子杨东林大师(左六)

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刘清道道长合家(右二、三、五)

武当形意拳十代传人、刘氏八卦掌四代传人许成均师傅(右七)

https://taichiau.org/images/logo_taichi_s.jpg

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标志(左上图),澳洲形意太极标志(右上图),均由巫朝晖先生设计。

上面左和右图为澳洲赵氏形意太极协会会长和掌门人铭牌。

     

 

 

Copy Right 2008 @ times.net.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