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真 善 美 的 放 歌――钱志富诗歌印象(贾玉成)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文章时间: 2005-12-10 周六, 上午9:36    标题: 真 善 美 的 放 歌――钱志富诗歌印象(贾玉成) 引用回复

真 善 美 的 放 歌
――钱志富诗歌印象
•贾玉成•
(讲师 硕士 315211 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到了舍身崖
舍不得跳下的水滴
只好干涸

舍身而成的瀑布
奔向江海的愿望
势不可挡

舍身崖前
舍身就是永恒

――摘自钱志富《瀑布》

把一个看似平常的自然之境发挥成一个摄人心魄的主题,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匠心独运。诗人显然首先被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所打动。但诗人的敏感并没有就此停留,他敏锐地抓住了瀑布最微小的局部,即一个小小水滴的命运,用一个不太寻常的假定展开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表面上,诗人表现的是对大自然中特定事物、特定场景的关注,实际上表现的是对人生和社会、历史命运的高度关注,诗人试图从大自然的永恒真理中呼唤出关于人和社会、历史的永恒真理,从而带给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和直面人生中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挫折有时甚至是死亡的勇气。诗人从个人的内心感受出发,把自己对于现实的关注浓缩到一个小小的主题之中,从而实现了诗人以物抒情,以物状志的目的。全诗起笔入微,却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诗人细腻而又不失大气的笔触和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灵动。
钱志富的诗我是半年前才开始接触到的。之后我结识他本人并开始了解他的诗路历程、心路历程。一个多年栖居大漠边陲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具有如同那个地方的人们一样的淳朴和质实。但诗人的诗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激情和自己对于人的命运以及社会、历史命运的独特思考。这与诗人几乎是诗意的生活足迹有关。诗人出生在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动荡岁月即将开始之时。那个时候出生的人虽然不一定有多少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但自小在苦水中长大,又有谁能说这段岁月没有影响到这些人的身心呢?像其他许多人一样,诗人在苦境中长大并从长大的经历中获得了向上的力量。1984年,诗人入读西南师范大学,四年寒窗之后即入该校新诗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诗人开始了自己大漠边陲的生活。那段经历,按作者自己的说法,真正锤炼了他作为诗人的品质。在那里,诗人品尝了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诗人把心交给大漠,也因此得到了大漠所能给予一个勤奋者的慷慨馈赠。他的许多诗就是在那里写就的;他的第一本诗集也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而且,迄今为止,诗人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那片令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
诗人自称1985年开始创作,在经历了三年笔耕之后开始收获:1988年至今,诗人已有上百首作品公开发表。当代著名的几大诗刊,如:《诗刊》、《星星》、《国际汉语诗坛》、《黄河诗报》、《绿风》、《科学诗刊》、《当代诗歌》、《银河系》,美国《新大陆》,台湾《蓝星诗学》、《葡萄园》等都曾发表过诗人的优秀之作和诗学论文。而诗人的第一部诗集《我不愿被你烧掉》也于1993年问世――距离他开始写诗差不多十年。这部诗集第一次集中展示了诗人早期创作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诗人书大漠风光豪放粗犷,写江南山水秀丽婉约,充分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大西北的爱恋之情。诗人第一次成功地将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用灵秀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获得了诗歌同行的较多好评。
志富的诗,没有题材的拘泥。在他的笔下,那些“正直地矗立/诚实地生长”着的白杨是诗;“嫩嫩的”、“那垂照三千六百亿年的韶光”是诗;“最壮丽的/是用鲜血书写的那几页”的历史是诗;“一弯新月,几树鸟声”也是诗。诗人自由地穿行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之中,“手里拿着这支退了役的油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图景:“戈壁滩上的月”、“塔克拉马干大沙漠”、“香雪海”,当然还有生他养他的美丽的故乡。可以说,诗人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经历的每一次伤心和感动都在诗人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志富的诗有很多是平铺直叙的,但就在这平铺直叙中我们见识了诗人的朴素和亲切。 “是啊/我黑得像炭/不/我就是炭/不过/我燃烧起来却是火红的”;“给你拨一个电话/让你听一阵这南国的春雨”;“一夜之间/山瘦了/水瘦了/连眼角的泪水也瘦了”。这些诗没有刻意的雕琢和修饰,仅仅是对于生活点滴的真实描述和对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的悉心记录,但没有一颗诗心,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有时候,我们甚至觉得这些诗就好像是我们藏在心中好久、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在这里,诗人用最简单也是直接的方式实现了与读者情感和美感的交流。
志富的诗充满了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弥足珍贵的想象。众所周知,想象对于诗歌修辞的营造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诗人的想象奇特、夸张,但又不失生活的基础,是读者可以接受而且愿意接受的一种表现美的方式。“把那些阳光/全沏成茶/把你的那些轻声的话语/也全都沏成茶”;“我踢踏着露水/想起童年/手里攥集了一大把蝉声”;“我请樱花雨坐下/我请白玉兰坐下/我请桥下的碧波坐下”;“你扔在地上的阳光/我都捡了起来”,甚至珍视“三个半小时重的幸福”,还有“你的/被绚烂的秋煮熟的心情”。诗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观去感触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让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呈现在笔下。这一切的美好在诗人看来都是极具灵性的东西,甚至平时我们觉得非常抽象的东西也变得触手可及:阳光可以“捡了起来”,也可以被“沏成茶”;“那些晨辉/盛满了你的鞋子”;幸福可以称重,还是“三个半小时重”。诗人想象的奇特表现为感观的互相串连,给人清新脱俗的印象。
正如笔者文章开始时指出的那样,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历史的命运的独特思考。我们常常觉得诗人其实就是哲人,因为他们用他们的笔揭示了关于自然、人和社会、历史内在的那些东西。哲人的语言不一定具有诗性,诗人的语言也不一定都刻意揭示哲理,但诗人的语言常常令我们在欣赏诗歌给我们带来的自然的美感的同时也能体悟到诗歌中所蕴涵的诗人富有哲理的思考。志富的诗也是如此。诗人关注自己,也关注别人;关注自然,更关注人生。而在这种种的关注中,诗人的思考开始变得真实,同时也变得深刻起来。“舍身崖前/舍身就是永恒”;“如诗人生/如画人生/隐忧如老虫/咬着心生痛”;“如果海那边无岸/谁又去航海/如果沙漠的那边不是绿洲/谁又去冒险”;“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失去幸福/有时得到欢畅”。诗人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把人生的种种境遇表露笔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露笔端,完成自己对于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阐释。
如果说,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命运关注是诗人创作的一大主题的话,这一主题的阐释又融入了作者关于美的思考。可以说,对自然和生活之中美的事物的赞颂是诗人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又一主题。这两个主题是互相交织、互相依存的。诗人对于存在于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美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一颗爱美和惜美之心。这样的一颗爱美和惜美之心对于诗歌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对于大自然和生活中美的事物没有真切感知和深入领悟的人是不可能写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的。李元洛曾说:“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的精华”(李元洛,1987:8)。龙泉明也说:“拒绝诗的美学使命,就是拒绝诗的生存和发展”(龙泉明,1999:600)。诗人自己也说:“诗是文学的样式之一,真善美这三种适合人性生长和增长的元素自在其中”(钱志富,2003:21)。诗因美而存在,离开美这一特质,诗是不可想象的。志富的诗正是他自己在收获了丰富的美的感知、历经无数个用心酝酿的不眠之夜后奉献给读者的美味佳酿。读志富的诗,你会发现,你实际上在经历一次美的洗礼。诗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特殊的情感,常常表现为大自然的一切都会成为可以激发诗人美感体验的生动的精灵:“你摇一江绿/在嘉陵江里”是自然美;“月光聚敛/在我的手掌/掌心是海”是想象美;“给你拨一个电话/让你听一阵这南国的春雨”是意境美;“乡音是你双眼中的湿润”是感情美。诗人用心地体味这世间的一切美好并试图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体验,而我们也确实在读他的诗时体验到了这一切。
读志富的诗,我常常思考,是什么使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具有如此的敏感呢?在诗人的笔下,一个个微小的景点,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瞬间都诗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的心常常充满了对于生活本质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如果没有对生活执着的热爱,是绝对不可能深刻起来的。如果说诗人的感悟是一条河,那这河的源头毫无疑问就是诗人栖居多年的大漠边关。诗人一再说“我从大漠来”,并说“那片热土待我不薄,我对它是满有感情的”。诗人难以忘怀的不仅有令他情动的“如林的石油井架”,还有令他心动的“达坂城草场”,更有令他意动的“哈密甜瓜”。是啊,诗人正是有了对生活的深厚情感,才有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感悟。而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又反过来加深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厚情感。诗人感叹“干枯的生命里/还养育了蜜一样的甜”,因而无比珍视“三个半小时重的幸福”,也因而“不愿”更不会“被你烧掉”。诗人执着地相信真善美的存在,相信真善美的永恒,诗人要用笔将一切美好的事物用这世上“美的文学”表现出来。在我看来,诗人作品没有太多的掩饰,多的是真实生活的记述和真实情感的流溢――而这,或许正是诗歌的本真所在吧。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钱志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