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  紅茶永恒的美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世界华文作家园地——悉尼《澳中周末报》副刊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于学忠

会员等级:2


性别: 性别:男
年龄: 48
加入时间: 2009/04/17
文章: 74
来自: 中国辽宁省盖州市
积分: 152


文章时间: 2009-7-04 周六, 下午10:03    标题: [原创]  紅茶永恒的美 引用回复

  紅茶永恒的美
  作 者: 于學忠
  紅茶,是一切美的基礎。
  它永遠像神州的大地一樣純樸,濃厚,含蓄而無窮。只有在這片富壤的土地上,才能生長出紅茶永恒的美。
  也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文明古國到處充滿了生命圣山、靈水、奇葩、異卉,生命的靈魂到處繁衍,歷史文化厚重。可是啊,有誰真正揭示過紅茶的生機呢?
  然而,正是紅茶孕育了如今人類的靈魂之飲、健康之飲,也同樣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因為它有強大的包容性;正是文明的中國孕育了紅茶文化,紅茶的生命就是在這里起源!這,絕對不是夸張,更不是假說。因為,紅茶起源于明朝中期(約16世紀)福建省武夷山桐木關地區,最早的品種稱為正山小種。17世紀,中國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使紅茶銷往英國、荷蘭等國,深受歐洲人的喜愛,特別是英國皇室貴族對紅茶的喜好勝過其他飲品。18世紀,英國人將紅茶種植技術帶往殖民地印度,促使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地成為紅茶生產大國,前者現今已成為世界第一紅茶生產國。紅茶的分類比較復雜,從制茶技術上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主要以茶葉葉片大小、顏色來區分。小種紅茶,只有武夷山一代出產,具有獨特的桂圓和煙熏香味;工夫紅茶在中國占多數,從華東到云南一代皆有;紅碎茶加工成細小的茶末,多以包裝袋泡茶為主。品種的分類,一般以產地來命名,世界四大紅茶:祁門紅茶、大吉嶺、阿薩姆和錫蘭紅茶均已產地來命名,滇紅、川紅、宜紅、越紅以及伊拉姆、肯尼亞等都是著名的品種。此外,紅茶不同于其他茶葉,另有一種分類,即調配。如英國的格雷伯爵、威爾士王子,德國的風味紅茶,俄羅斯紅茶等,都是幾種茶葉混合或摻合香料調配出產。還有就是按飲用方法的不同來分,常見的如奶茶、檸檬紅茶、泡沫紅茶、果味紅茶、皇家紅茶等等。今天,紅茶已不僅僅是一片葉子,它而是民族的飲料、世界性的飲料,更是一種時尚的飲料。因此,紅茶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展示了中國傳統紅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揭示了一個真理--承國粹茗品,弘揚紅茶文化;展現紅茶魅力,傳播紅茶內涵。是中國,滋生了茶文化,繁衍了紅茶生命的偉大的黎明。
  中國有著悠久深厚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所以文人墨客在所有的藝術創作中,苦苦地追求生活的真實……唐.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于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于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干干凈凈,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藥、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后,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于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
  美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品茶,亦品人生。我贊美真實的力量,紅茶不正是一種美嗎?
  紅茶啊,你匯聚了所有令人崇敬的好品德。我們時常冥想,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像紅茶那樣熱情,那樣厚重,那樣默默無聞地獻身!
  我由衷說出埋藏在心底深處的一句話:我愛紅茶!
  紅茶,是一切美的基礎。它賦予我們只有真實的美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遠散發著馨香;只有真心熱愛生活的人,才能享受到人世間永恒的美……
作者个人简历

于学忠,中国青年作家网驻站作家,诗人、词人。中共党员,男,汉族,出生于1976年1月1日,辽宁盖州市人.曾用笔名:文子、文子小语、文子孑、于子孑|、默言、文岛等.90年开始发表处女作;先后在《青年诗人》、《深圳青年》﹑《故事世界》﹑《文学芳草地》﹑《当代工人》﹑《女友》、《读者导报》、﹑《人生导报》﹑《诗友》、《鸭绿江文学》、《营口开发区报》、《辽河文学》、《中国石文学》﹑《九头鸟文学》﹑《卫星电视教学》、《南安文学》﹑《现代诗丛》、《澳洲彩虹鹦》等国内外270余家文学刊物﹑杂志发表作品470多件.其作品,多次获奖并结集入作;系多家文学刊物,文学协会特约记者,编辑,撰稿人研究员,创作员等职务.
索引简略一: 1993年6月30日散文《面对生活》与《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办的全国散文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其作品结集入《青春五线谱》﹙春风文艺出版社93年6月版﹚.
1993年8月26日诗歌《再忆温馨》与《女友》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文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其作品结集入《女友》杂志. 1994年2月2日诗歌《国庆颂》与《诗潮》﹑《青春诗歌》﹑《中国诗坛》、《长城书社》联合主办的全国微篇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其作品结集入《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卷一》﹙华龄出版社94年4月版﹚
1993年3月5日诗作《问斜阳》在第一届中国现代诗发展奖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作品结集入《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1993------1994年鉴》﹙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94年12月版﹚
1993年3月10日诗论《心中的歌》在第一届中国现代诗发展奖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其作品结集入《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1993------1994年鉴》﹑《汉语诗典九四年卷》﹙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94年12月版﹚.
2008年9月诗歌《神七飞天.神州崛起》在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大力支持,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在线等40多家网站共同活动组委会通过互联网,面向全世界开展了"探索宇宙祝福神七--我与神七同行"祝福签名活动,在征集共收到了来自全球的十几万条祝福语中,诗歌《神七飞天.神州崛起》荣获特别奖,并有幸被邀请赴现场观看火箭发射的宝贵机会.
2008年10月散文《生命的奇观》荣获"我与《天下石》"征文大赛评选入围奖.
2009年1月当代诗人联谊会,淄博市文学与语言研究会,神州作品选编委员会授予"中国当代杰出诗人"荣誉称号,并入编《中国当代诗歌大展》一书。
2009年3月《我們是MACAO人》荣获 《澳門之歌》歌詞創作大賽入围奖。
2009年6月诗歌《茉莉花》【网诗如歌】丛书第8辑《望极春愁》入选目录。
2009年6月书评《心灵与才华的歌者------读卢书宁小说有感》入选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19期目录
索引简略二:系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诗人展示馆研究员,中国古代军事兵器展示馆研究员,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协会会员,《企业联宜报社》记者,《人生导报》特约记者,《文学芳草地》特约记者、编辑、栏目主持人等. 索引简略三:个人辞条及成功索引被收入《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1994年鉴》、《中国当代青年诗人大辞典》、《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光辉岁月中华儿女荣誉档案》等辞书;个人创作事迹曾被《青年诗人》、《文学芳草地》﹑《盖州周报》﹑盖州人民广播﹑盖州电视台等媒体传播,报道. 一种超越的渴望,一种力求无上竞争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文字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首诗篇里欣赏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于学忠个人博客http://yuxuezhonglove.blog.163.com/
通联: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中心村4号27 邮编:11521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于学忠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519388788 MSN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世界华文作家园地——悉尼《澳中周末报》副刊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