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結”之濫用
呂鐵人
在廣州市,有這麼一位先生,留著“前光後垂”的髮式,身著黃色的長袍馬褂,走起路來一條半長不短的辮子便在腦後晃悠著。不知情的人會以為是哪個清宮戲劇組的演員吃飽了沒事,閒逛大街消化食兒呢。
如此裝束,是因這位先生說自乃清王朝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的十世孫,正宗的天潢貴胄,所以要“飲水思源”,留辮子穿長袍馬褂以示不忘民族的根本。
人們在好奇的同時,對這位先生的行為舉止倒是持相當寬容理解的態度,因為“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況民族服裝乎?
關於民族服裝,“兩會”期間也有政協委員倡議利用傳統佳節設立民族服裝日,以宏揚民族文化。這似乎與此先生的“民族情結”不謀而和,但若細琢磨,兩者不僅大相徑庭,且有著質的區別。
此先生的著裝是非黃色不用,包括他隨身的一切小什特也是如此,用此來表明自己的身上流的是皇族的高貴血液,由此足以證明他的“飲水思源”只不過是“帝王情結”,和“民族情結”根本不搭邊,因此他這一身的黃色裝束也並非意在保持滿族的民族服裝,充其量是己經消亡的滿清王朝的遺老遺少罷了。
聽說這位先生還準備做DNA鑒定,以證明自己果真是多爾袞的後裔,其實這是再無聊不過的事,即或真是如此又能說明什麼?歷史上比多爾袞更顯赫風光的人物多得是,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哪位不壓過被以謀逆罪追奪爵位的多爾袞一頭?倘這些大人物的子孫們都如此“飲水思源”起來,估計這位先生就不會有什麼顏面可言了。
順便提醒這位先生:非黃色不用那是你的自由,但黃色也分三六九等,你可千萬別錯用了“明黃”,那可是皇上的“專利”,用錯了那就是“僭越”,按大清律法是要被“哢嚓”了的——就是多爾袞也不例外,何況你還是他的十世孫呢!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