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會簡介] [章程/會員] [會員申請表] [澳洲彩虹鸚網刊] [訂閱會刊] [聯絡我們]

 

"丁克家庭""時髦",不要孩子好不好?

(丁海霞-河北省邯鄲市)

 

"丁克家庭"緣何越來越多

所謂“丁克家庭”,是指結了婚卻不要孩子的家庭,夫妻二人盡情享受“兩人世界”。如今在城市,隨著許多人家庭觀念的巨大變化,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越來越多。據有關部門對京、滬、穗、漢四市10311860歲市民的隨機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家庭模式選擇目前呈現一降三升格局,即與1997年的同題調查結果相比,選擇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加子女)的人數比例下降了113%,而選擇丁克家庭、獨身和直系家庭(夫妻加老人、老人與孫輩一起生活)的人數比例分別上升了11%、39%和61%。

專家分析:都市人家庭文化觀念的變化是形成家庭結構多樣化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婚姻、生育、性觀念的變化上:先立業後成家,30多歲踏上紅地毯的大有人在;要愛情不要孩子、選擇兩個人生活的越來越多;而社會對婚前婚外性行為的包容度也在擴大。

上海社科院的程偉禮認為,社會處於轉型期,隨著人的自主性、流動性的增強,感情的風險和婚姻的難度也在提高。大多數婚變、感情危機並不僅僅是金錢交易的產物,而是頻繁人際交往的結果。可以說,社會發展帶來的家庭結構變化值得人們關注。

 

選擇丁克家庭七大理由

  ■夫妻雙方以事業為重,不願意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

  ■要做“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有全新的婚戀觀、家庭觀、生育觀。所以拒絕“第三者”(孩子)插足。

  ■不讓自己和孩子太累,認為自己勢必會為子女成長費盡心血,所以還不如不生育。

  ■對家庭生活沒有信心,在自己對生活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不要孩子。

  ■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還不夠穩定,希望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讓孩子出生後有好的生活。

  ■把家庭幸福的條件放寬,認為沒有兒女承歡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充實。

  ■相信社會保障功能的進步,這些家庭認為“防老”未必非得“養兒”,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會來承擔。

丁克家庭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

人類結成家庭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即規範性生活和人的繁殖,人類的正常繁殖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了延續人類,生育孩子是為了延續家庭的存在和發展,也是自然界的規律。如果“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現,“不育文化”的無限擴展,就人類的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但是,家庭結構的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經濟變革和社會發展促使中國家庭結構產生新的變化。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和理想憧憬來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丁克家庭就是現代人們自願選擇的一種家庭模式。人類家庭的變動有著相似的社會表像,遵循著同樣的歷史發展軌跡。

至於從健康角度來講,當然有一個數字是比較值得注意的,就是說當女性採取獨身,沒有性生活,或者是不生育,就像丁克家庭那樣,或者是不哺乳,那麼這三種情況女性乳腺癌的發生比有生育的婦女的情況要高,這是有客觀的資料,也就是說如果採取這種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健康,這值得女性朋友注意

 

 

發佈/更新日期 2006年05月10日 星期三

[網刊作品總目錄] [作者簡介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