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會簡介][章程/會員][會員申請表][澳洲彩虹鸚網刊][訂閱會刊][聯絡我們]

 

夢裏水鄉

陳建平(福建作家協會會員)

 

不知從哪時起,周莊這個名字便在世人口中流傳開來,流傳進我古老的夢鄉。夢裏有青石古巷,有百年老厝,有迎風招搖的酒旗,也有適合演聊齋故事的迷樓......當然,最使我魂牽夢縈的,還是陳逸飛先生去國離鄉中回憶的故園,故鄉的藝術理念,竟以雙橋的形象凝固在聯合國首日封的封面上,恬淡、寧馨、深沉,贏得了五湖四海的認同;那橋下流水,幽幽地流淌出一種綿延不絕的鄉戀。

正是帶著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戀,我在秋風未起的七月,象夢游者般游進了周莊。周莊離蘇州不過兩小時車程,領略了一路蘇南村野夏日熱烈的風景畫,多水而又多橋的周莊就象一碗仙草蜜,撫慰著成群旅人奔波的渴望。瞧,天光雲影和粉牆黛瓦倒映水街,柳蔭下菱船悠悠,槳聲矣乃,周莊猶若一位眼波流盼的江南少女,顯得那麼小巧玲瓏,那麼清秀水靈。使人不禁想起那首《在水一方》的歌兒: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難怪有人說,周莊是躺在水上的美人。

想不到這位美人竟有900多歲了呢!坐進搖搖晃晃的小菱船,“咿呀咿呀”地漂進井字型的河港,穿過貞豐橋、富安橋、鑰匙橋的拱型橋洞,一扇扇時光的門扉次第打開,一段段歷史的畫卷相繼浮現:沿河列隊排開的古石埠,無言地訴說著昔日“夜半櫓聲到商船”的驚喜;河旁老舊的騎樓邊,歲月的流水沖不走古董鋪和絲綢莊;堤岸高大的柳樹下,嫋嫋柳絲系住了古老的市集。最有趣的是枕河人家的明代樓窗中,冷不丁會垂下一隻精巧的描花小桶,“撲嗵”一聲在河裏翻個跟鬥裝了水,又晃晃悠悠地提了上去。是要沏一壺素淡清香的阿婆茶,聽老人講那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修金陵城”的故事吧!從某個角度來說,周莊象個古典的美人,但她古典得不象杭州那樣清麗,也古典得不象蘇州那樣嫻雅,她是古典的小家碧玉,渾身散發著傳統的民情鄉風。

正是這種民情鄉風,每天都吸引數千上萬名遊客前來觀光體味,她的磁場到底何在呢?是杏花、春雨、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是撐腰糕、蘭花豆、萬三蹄、醃菜莧的獨特風味?還是牌坊上的“貞豐澤國”、酒社裏的“絲弦宣卷”、搖船娘口中的軟語吳歌?還是下船登岸去求解吧!走進“迷樓”和“三毛茶樓”,聆聽了許多薈灸人口的歷史斷片,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周莊的魅力不但在於她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情結,還在於她積澱著我們民族豐厚的文化內涵。

據說,“迷樓”原名德記酒家,曾是80年前柳亞子等南社諸子雅集之地,有一次趁著酒酣耳熱,柳亞子問眾友:“隋朝有個迷樓,隋煬帝終日沉醉其間,那是迷於色;而今我等也入了迷樓,我們迷於什麼呢?”眾說紛紜中,柳亞子舉杯長吟——買醉迷樓原寄託,水心多事罵春妍。原來這迷樓正是南社諸子秘密創辦《蜆江聲》,張揚革命文學大纛的見證呀!而“三毛茶樓”卻未接納過三毛,浪跡天涯的三毛到過兩次周莊,流了3次眼淚,為了周莊的故國風味,為了先人的道德文章,也為了這裏的濃郁鄉情。她在寄給當地文人張寄寒的信中,希望再來周莊時能在一個安靜的小客棧中住上三五日。三毛是想把自己心靈的風箏系在這個江南水鄉,細細品味這座古鎮的歷史脈搏,與她的深邃靈魂對話吧!卻終因突然以“傳奇”方式結束生命未能成行。然而,樸實的周莊人沒有忘記三毛,於是以新開張的“三毛茶樓”作深情的追憶,周莊又增加了一道文化風景。

是呀,故人風采、故園風物、故鄉風情、故國風味,如詩如夢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她們的血脈基因,永遠根植於人們的精神家園。我想,每個人不但有自己生活原型的故鄉,還都有心中夢中的故鄉。故鄉的表徵可能是一株老榕樹、一座媽祖廟,也可能是一方老戲臺、一彎古石橋。老榕樹紮下悠遠的傳統之根,媽祖廟留下了祖祖輩輩的祈求,老戲臺上演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古石橋跋涉過一代代的人生之旅。而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呢,她那幽幽水街彎彎古橋不但通向江南人心中的故鄉,也通向北國人夢裏的故鄉,還可能通向外國人心靈中的故鄉!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發佈/更新日期2006年05月10日 星期三

[網刊作品總目錄][作者簡介及作品]